※ 引述《inet (所有的相遇都有意義)》之銘言:
: 佛教要人寡慾
: 所謂心淨國土淨
: 心平世界平
: 問題是沒有慾望
: 科技根本不會發展
: 經濟也窒礙難行
: 反觀基督信仰說要榮耀上帝
: 世界上一切都是神創造給人享用的
: 這個世界隨便人類玩
: 這條路走對了
: 科學思維萌芽
: 雖然最後反神創世界論
: 但是那個出發點基督教貢獻少不了一筆
: 是不是這樣?
你有點搞錯新教倫理對資本主義啟發的過程....
事實上每個人的物資需求還蠻有限的,要滿足個人的物質欲望並不難
在資本主義興起前,對一般個人來說,只要吃得飽穿得暖就好了,
但在新教主張榮耀上帝後,才使得商人開始追求遠超出自身所需的利潤
利潤賺越多、越大,越能表示對上帝的崇敬
此時商人對於利益的追求,並非是要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只是單純的信仰行為而已
不然單靠本來賺到的錢,就可能可以養活全家了,根本不需要再競逐更多
這種競逐遠超出自己所需利益的行為,逐漸轉變成現在的資本主義,
原來以信仰支撐逐利的動機,也逐漸轉為各類更高昂的物質需求
才成為現在的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