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ukuro (把夢變為現實)》之銘言:
: 剛好看過幾個跟台灣有關係的外國youtuber影片
: 清醒夢
: 科技城堡
: 三原
: Iku老師
: 小貝
: 黑素斯
: 我老實不客氣的說
......... 我也老實不客氣的說
我們在批評一件事的時候,得思考是自己不欣賞他個人行為?還是他的言論?
這兩者是有差異的:
行為帶給人們的評價,是道德感受;
而言論,頂多就是意見或態度的價值判斷
看youtube,大多情況我們都只能停留在他們言論的認知問題
但或許你會說:他們影片也包含個人行為啊!
但你怎麼知道現實生活是不是真的如此?
影片多半帶有企劃執行,直白點,就是半真半假的娛樂效果、表演成份
這不見得就代表他的為人,但或許可以,只是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觀察
甚至是現實生活中跟他有互動過
相反地,事實上這些外國人在看待事情時,也只是針對他人意見或表現的反應
就如大家看到我寫這篇,也是沒辦法說準我的為人一樣
可是很多人卻容易陷入從言論中做過多的臆想
這些臆想成份才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地方
究竟是我個人對他言論風格不喜歡?還是對他的表現不喜歡?
還是是因為我個人價值觀的問題才引起那麼大反應?
更進一步,既然是價值觀衝突,是個人性格層次?還是彼此的社會背景?抑或是國家文化
背景?
所以我不認為一定要拿外國人youtubers相互比較
同樣對台灣人youtubers也可以做相同的比較
那既然如此,當大家卻只聚焦在在外國人的部份
這就陷入自己判斷上的區隔性了
簡單說就是,不論外國或本國人,在批評他們前先思考一下自己是站在什麼角度在思考;
而那些外國人youtubers在批評台灣,又是站在什麼角度思考。
其實上面列那幾位我都看過
對我而言,充其量就是對他們個別影片的陳述意見欣不欣賞罷了
或是他們的娛樂成份討不討喜;也很多台灣的我也看不下去
我跟黑素斯想法的調性比較接近,所以最看得下去,不過就如此而已
(另外黑素斯比較不愛給自己的觀點,而是丟問題給大家)
其他加減看,但比較沒照單全收,甚至只用來聽聽不同意見罷了
但畢竟還是鼓勵更多這樣多元的言論或風格出現
不過比起那些人,我個人喜歡看更直接的
就是外國人youtubers來台灣玩或生活,用自己母語談台灣或亞洲
由於他們播放對象是自己國家的人,這才最能看見出法國人真實感受
例如前陣子我在看這對法國兄弟來台灣環島旅遊
縮址:http://0rz.tw/6ob9W
我透過他們發現超多外國人用母語講的youtubers
他們有超多法、美國朋友,分批在日韓台中四地拍生活影片
能聽見對東亞生活後的多層次的反思
這比起那兩個英國人只是拍個短片講講意見豐富多了
有人有德語youtubers介紹台灣或亞洲的嗎? 好難找,感覺他們比較習慣用文字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