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olf19 (19Golf)
2018-01-06 18:22:12※ 引述《seiya2000 (風見)》之銘言:
: 2008金融海嘯後,歐美日中大量印鈔救自己的經濟
: 美國、歐洲、中國都成功了,為什麼獨獨日本卻失敗了
: 有沒有八卦
很簡單啊 所謂的QE就是政府宣示要借多少錢 越早跟我借利息越低 有能力借的 不借白不借喔
大概就是透過這種方式借錢,細節有請達人解說。
日本想法很簡單,借錢者一時手中那麼多錢,而匯率又非常低,想必借錢者一定會冇起來投資拼外銷吧!
但這種作法,基本上來借錢的,都是擁有穩定金流的大企業。
這些大企業(尤其日本企業)本身結構就很僵化,內部派系又多,就算企業手中一堆錢,但誰敢冒著賠上多年耕耘的地位,去推創新專案?
最後這些錢,大多只會入房地產、或者開更多連鎖店實行市場兼併壟斷。講白了,就是一些利潤低風險低,近乎套利的安全牌。
這種做法,當然不會成功,大量的鈔票並沒有讓經濟體的所有人大肆動員起來;更多的是促成高端玩家(大企業)的壟斷。跟是我不必跑的比熊快,跑的比你快就好的概念有87%相似。
跟美國不一樣的是,美國人家本身就賣鈔票,貨幣當貨賣。
而中國有製造業的成本優勢,在全球消費不景氣的時代,中國低價商品所能給予的小確幸,比高品質高價格的日本商品,對消費者更加管用。
更慘的是在互聯網時代,中國、美國都有意識地,將QE出來的泡沫,推向新創互聯網,使得互聯網產業獲得大幅度地增長。
而這些新創互聯網產業,本身也非常爭氣,不僅有發揮到帶動市場消費功能,且未來回收評估也非常樂觀(因為該產業有強烈的自然壟斷天性)
姑且不論兩國互聯網產業,能否成功吸收掉所有泡沫,就是以最終泡沫破裂來講。兩國在泡沫破滅之後,所留下的產業根基與無數新創公司,也絕對比把泡沫推在大肆造橋鋪路、各種包裝商品、房地產的國家。更能夠快速站起來。
原因很簡單,互聯網產業的東西,最終變成剛需的成份。比房地產、道路、新包裝商品都來得大。
作者:
ypc1994 (dicker)
2018-01-06 18:25:00樓下覺青看到你誇中國批日本 氣噗噗跳針狂噓
作者:
lon0623 (broaden)
2018-01-06 18:26:00日本其實互聯網也有占一席之地 別忘了軟體銀行
作者:
somanyee (Soman)
2018-01-06 18:26:00讚!日本金融這塊不太厲害,製造業這麼強可惜了
作者:
lon0623 (broaden)
2018-01-06 18:27:00中國的互聯網背後大金主之一就是日本人
作者:
somanyee (Soman)
2018-01-06 18:27:00中國海信集團房地產套利的零頭即可買下東芝電視企業體
作者:
lon0623 (broaden)
2018-01-06 18:28:00只是日本怪物公司太多了 轉型不易
作者:
tinlans ( )
2018-01-06 18:29:00看到互聯網還以為你簡轉繁複製貼上
作者:
lon0623 (broaden)
2018-01-06 18:30:00美國的大企業十年就一批新的日本過了三十年還是一樣那批
作者:
mrschiu (布萊恩的老婆)
2018-01-06 18:31:0030年前日本印鈔印一半收手剛好被美國人整碗捧去...
作者: Anvec (鄉民) 2018-01-06 18:32:00
投資創新產業也是有風險 比如2003 網際網路泡沫
作者:
riker729 (riker)
2018-01-06 18:32:00台灣如果推QE 房產會大漲
作者:
mrschiu (布萊恩的老婆)
2018-01-06 18:32:00後來的國家只要印下去沒人敢停...
作者: Anvec (鄉民) 2018-01-06 18:33:00
就跟很多富二代都覺得自己白手起家創業 鄉民不以為然
日本人理財觀也崩壞了...存款佔50%全國上下都是這種守成觀念要突破也相當難美國存款比例13% 其餘的都拿來滾錢...不富也難
作者:
tsming (斷水流大師兄)
2018-01-06 18:39:00新興產業風險才高吧我正在柬埔寨看滿滿的中國人炒地
作者:
mattaus (向前轉動的巨輪)
2018-01-06 18:42:00查一下英國、西班牙、法國近十年的人均GDP後再來討論
作者: newland (120cc+15元) 2018-01-06 18:45:00
台灣30%上下跑而已吧台灣至少有利息...日本是沒利息還佔50%
作者:
IHD (終於要等到時空變異了嗎?)
2018-01-06 19:01:00忍術不好練啊
日本這30年就只會玩貶值升值的金錢遊戲而已 難怪經濟弱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