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文化,就和語言脫不了關係
首先要看的是,日語的人口有1億3千萬,日本其實是大國
1.3億的富裕市場,可以讓文化產業光憑內需就非常賺錢,在國內市場的競爭篩選、脫
穎而出之後,勝出的產品自然就是日本人喜歡的東西,骨子裏就是日本文化,然後再
往海外輸出,不只傳統文化,漫畫、動畫、遊戲的產業就是這個經典的模式,這個模
式其實不只是匠人精神的文化問題,主要的根本利基是人口能撐,這是所謂「大國的
模式」,日本先內需再外銷的文化輸出模式,和英國法國都很像。
韓國和以色列是另外一個模式,由於世界上使用他們語言的國家非常少,因此他們從
一開始就會立志要做海外市場,否則絕無退路可言,韓國的文化受儒教影響,比較保
守,在海外不斷的嘗試後,意外的發現文化作品很適合阿拉伯、東南亞這些也比較保
守的地區,這些國家對於歐美那種過於解放的文化感到畏懼,比如歐美的歌詞性暗示
太明顯太開放,阿拉伯人會罵不知道怎麼教小孩,但韓國又新潮又相對內斂的新風,
比如韓劇裡要愛又不敢直接說出口,扭扭捏捏的保守、父權社會下的壓抑與苦惱等等
,馬上就取得了阿拉伯大媽少女的共鳴,拓展了大批市場,由於韓國不是西方霸權,
當局也不排斥。
台灣的狀況和韓國與以色列不太一樣,台灣是最糟糕的一種,姑且稱為「愛爾蘭模式
」,愛爾蘭處在文化大國英國與美國的中間,經過長久的殖民統治,母語也是英語,
愛爾蘭人口僅470萬人,但全英語人口有15億
內需市場和海外的差距,大到這種程度,就不會形成日本那樣「先內需後外銷」,也
不會形成韓國以色列那樣「背水一戰,立志在本地做外銷」,而是有一個更輕鬆的結
果,那就是直接外移到大國去打拼,反正沒有語言障礙......
台灣和愛爾蘭普遍的心態就是,華語(英語)的市場那麼大,與其很辛苦的跟中國(
英美)的製作公司競爭,我就直接去中國(英美)發展,混個小飯吃才是最快的致富
之道。那為什麼韓國沒有這種心態?因為全世界只有韓國人講韓語啊,他們連外移的
門檻都很高,一般人根本沒辦法像台灣人這樣輕易的外移到大文化圈;除了發奮圖強
之外根本沒有退路,但台灣和愛爾蘭的退路,就是廣大的舒適圈,這個太舒適的退路
,才是真正東西沒辦法留下來的根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