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新聞網
s
2.完整新聞標題:
中國「張衡一號」升空 將從天上看地震
3.完整新聞內文:
中國2日下午3時51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第一顆觀測地震電磁信息的衛星。中青在線報導,這代表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http://i.imgur.com/YUkcYDw.jpg
http://i.imgur.com/HvRWqml.jpg
「張衡一號」是中國全新研製的國家民用航天科研試驗衛星,是中國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畫首發星。
報導引述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說:「『張衡一號』覆蓋範圍廣、電磁環境好、動態信息強、無地域限制,將開展全球空間電磁場、電離層等離子體、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現象的監測,為地震機理研究、空間環境監測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提供新的技術手段。」
衛星觀測區域可覆蓋地球南北緯65°內的區域,重點觀測區域覆蓋中國陸地全境及包括「一帶一路」 在內的全球兩個主要地震帶。中國境內6級以上、全球主要地區7級以上的地震電磁信息,這顆衛星都「有可能看到」。
不過,「張衡一號」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申旭輝坦言,對於地震研究而言,不能指望一兩顆衛星。「張衡一號」的發射就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嘗試。
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總監周峰表示,「張衡一號」具有多載荷集成、高精度定標等特點,載有高精度磁強計、等離子體分析儀、高能粒子探測器等8種有效載荷。
趙堅說,後續,國防科工局將會同中國地震局,開展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即「張衡」系列衛星的在軌測試及相關應用,提升民用衛星對地震監測與應急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天基信息防震減災服務能力。
申旭輝還透露,「張衡一號」及其後續衛星計畫已經納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畫,目前「張衡二號」已經通過可研評估,預計2020年發射。
除此之外,「張衡一號」所載的義大利高能粒子探測器,將與中國研製的高能粒子探測器互為補充聯合探測。這次任務搭載發射了「少年星一號」等6顆微小衛星。
專家:靠一兩顆衛星 仍無法預報地震
【中國新聞組/北京3日電】
作為中國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畫的首發星,大家最關心的是「張衡一號」是如何監測地震的?它真的能預測地震嗎?它將為地震預報做出怎樣的貢獻?專家坦言,地震預報現階段尚不可能,無法靠一兩顆衛星解決問題,但可用於地震前兆信息研究,為未來建立地震監測體系進行前期技術儲備。
新京報報導,地震預測是世界性的難題。大約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全球才開始地震研究,但由於地震複雜性太大,「張衡一號」工程首席科學家申旭輝稱,「地震預報太難,靠一顆星、兩顆星不可能解決問題。」
申旭輝稱,實現地震預報有三個基本條件:大量的數據、高性能的數據處理技術、科學的地震模型。目前,「張衡一號」還處於獲取數據的階段。
另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地震局局長、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工程總指揮鄭國光也表示,「張衡一號」不能直接預報地震,但可監測電磁異常積累典型震例,研究地震電磁電離層信息特徵及機理,研發地震電磁電離層前兆信息提取方法。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966106
5.備註:
用『張衡』這名字好,紀念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