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lannery0123 (Flannery)》之銘言:
: ※ 引述《qqq87112 (kaim)》之銘言:
: : 安安
: : 大家好!!
: : 如題R
: : 日曆好像寫立春了
雖然過了快兩個禮拜才回這串不過今天確實是立春
: 嗯24節氣就是根據太陽在黃道面上行經位置而規定的
: 大致上是把天球上黃道軌跡劃分為24等分
: 然後每一分的時間都差不多
: 所以用陽歷來看時間間隔基本上是相仿的
沒這回事,24節氣的時間間格並不一定。
文組的應該都知道克卜勒第二定律:在相等時間內,太陽和運動著的行星的連線所掃過
的面積都是相等的。
用最隨便的說法來講,地球越靠近太陽走得越快。
以2018年來看,近日點1月3號在冬至和小寒中間;相對遠日點就是夏至和小暑間。
冬至和小寒的差距是:14天,17個小時21分鐘。
夏至和小暑的差距是:15天,17個小時35分鐘。
也就是說,節氣間格的差距最多可以到1天14分鐘。
不要小看這個差距,每個節氣累加起來,夏季有94天6分鐘;冬季則縮短到88天
15個小時42分鐘。多虧了地球走快一點,冬天整整比夏天短了五天。我們才能在今天
迎接立(寒)春(流)的到來。
: 有人說這個24四節氣不太準 因為運用範圍太大
: 但是這個系統最早應用其實是在黃河中下游地區
: 所以在當地算是蠻可靠的一個務農依據
: 後來才逐漸擴張適用範圍
: 因為台灣其實和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不會差異很大
: 所以在台灣也算適用 但可能有微調過了
說實在24節氣就只是天文觀測的依據而已,古代人把太陽每走15度的日期記下來。
然後根據當天的氣候現象給節氣命名。
除了幾個重點像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以及中間的四立(立春、
立夏、立秋、立冬)以外,其他16個節氣愛怎麼命名隨便你。
像是漢朝一開始的春季是這樣排的:立春>啓蟄>雨水。
啓蟄的意思是「蟲開始動」,結果好死不死有個叫劉啓的人當皇帝,因為要避諱,
所以以後大家就不能寫「啓」這個字了。
於是大臣們就在討論該拿這節氣怎麼辦。
「不然我們把它改叫『驚蟄』怎麼樣!就像打雷把蟲驚醒一樣。」
「哪有那麼早打雷的啦!」
「雨水那陣子有打雷,不然我們把它和雨水對調吧!」
「哪有那麼早的下雨啦!」
「有啦我們南部就這麼早!」
「好啦好啦隨便啦!」
於是順序就變成:立春>雨水>驚蟄。
所以你說支那氣候怎麼樣,24節氣名稱不符合台灣氣候,那就隨便改嘛!甚至你要
說西方人都春分才當春天,所以要把立春改叫寒流也OK啊!反正重點就是地球軌道切24
塊,接著隨便命名而已。
附上今天咬春吃的潤餅。https://imgur.com/8yO1PI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