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新聞網
2.完整新聞標題:
蔣萬安:這一次 請把焦點放在「我個人」
3.完整新聞內文:
自2015年參選立委,蔣萬安不斷強調個人的律師專業與年輕作風,但別人始終對他的家庭
背景更感興趣。
「『蔣家』之於我,只有血緣上的關係,我一直是在走自己的路、做我自己。」
這是蔣萬安面對身世問題時的一貫回應。畢竟,無論是否從政,他都不樂見自己的姓名承
載過多不屬於他本人的標籤。
不過,即使如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蔣萬安還是無法改變許多人會透過父祖輩等「遺
傳」角度,來看待他這號人物的現實,直到《勞基法》展開修法攻防過程,這樣的情況才
慢慢發生轉變。
一「站」成名,形象漸漸連結勞工議題
2017年11月23日,他在立法院聯席委員會上馬拉松式連續發言2.5小時的表現,是選民重
新認識他的重要轉捩點。
「那一次之前,大家對我的印象停留在一些既定框架,頂多提到我過去在矽谷當律師、關
注新創,沒什麼人會把我跟勞工議題連結在一起。」蔣萬安坦言,若以冗長發言那天作為
分水嶺,外界對他的觀感確實有所不同。「大家因此想了解我『個人』,找出我過去的提
案、質詢內容,不再只關心我是『蔣家後代』、我的父親是誰,」他說。
一句話透露出,儘管蔣萬安始終強調,父祖輩的特殊身分並未帶來壓力;但他確實知道許
多人先入為主的以家世、血緣,定義「蔣萬安」這個人。
面對特殊家世, 強調和大家沒什麼不一樣
明知會被貼上各種標籤,卻依然決定追隨父親腳步參選立委的理由,蔣萬安解釋了很多遍
,這一次也不例外:「我回台灣後,受邀參與很多修法會議,但提的意見常常石沉大海。
我覺得如果能進入體制內,推動一部好的法案,可以幫助更多人。」
蔣萬安很清楚,無論怎麼說,所有人都會將他參選解讀為「蔣家後代從政」、「政二代接
棒」,不會太關心他的理念,但「家世對我一開始的知名度有幫助是事實,不需要掩飾,
」他說。
「我的立場是,屬於我的標籤,我怎麼撕都撕不掉;不屬於我的標籤,別人怎麼貼都貼不
上來。現在的我,希望大家感受到,我想進立法院幫大家做些什麼,我是真心想了解選民
關心什麼。」
一天當兩天用,暗自偷學政治招數
儘管嘴上還是不肯承認有壓力,但蔣萬安常說,自己剛進立法院時,幾乎是一天當兩天用
,不僅強迫自己關心所有不熟悉的議題,還不斷從其他資深立委身上挖寶。「一開始,我
就刻意觀察很多資深委員,不分黨派。從他們質詢的技巧、抓哪些議題、怎麼主持議事,
只要是我可以用的招數,我就把自己當海綿,不斷吸收,」他說。
或許在蔣萬安內心深處,仍如年輕時那般,期望自己和別人沒有不一樣。但今天的他,顯
然已能客觀看待自己的出身,不過分消費、也不刻意迴避,「血緣關係不能選擇,但我能
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他說 。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6863/2971049
5.備註:
平易近人、充滿抱負、積極進取 他就是咱們未來的領導人 蔣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