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女化時代 一個人的臨終無可迴避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8日電)因應高齡化社會、新生兒減少,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
子今天說,台灣和日本人口變化類似,應關注「一個人的臨終」議題,走在人生的下坡路
時,做好臨終規劃,才能走得安心。
上野千鶴子是現任東京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研究所教授。她2007年在日本出版「一個人的老
後」大受歡迎,2015年又推出「一個人的臨終」,並在2017年底發行中文版。她下午在第
26屆台北國際書展舉行新書分享會。
上野千鶴子表示,「人生到了最後,都是一個人。」近年日本人口結構發生明顯變化,老
年人口增加,而新生兒卻減少。台灣和日本這方面非常像,每對夫妻生育的數量只有1至2
名小孩;等年老之後,就算有小孩,小孩也住在很遠的地方,愈來愈多老人會獨居,必須
面對「一個人的臨終」。
日本獨居人口也逐漸增加,上野千鶴子說,根據統計,日本獨居者約有27%、一對老夫妻
同住者約31%,合計超過5成,這些人都會凋零,必須及早做好準備,有尊嚴、安詳走完最
後一段路。
日本近年來有「孤獨死」相關討論,年長者沒有人際往來,孤單地死在家中,好一陣子才
被發現。但上野千鶴子認為,孤獨死應該是指那些之前就孤獨活著的人,和「在家一個人
臨終」不同,獨居老人在家一個人臨終,是理所當然的事,獨居也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
上野千鶴子也認為,分散各地的家人、親戚在獨居長者臨終前才齊聚一堂,是一件很奇妙
的事。她說:「大家差不多可以放棄這種見最後一面的堅持了。」相反地,應該是平常就
要誠摯道謝、道愛、道別,不要到死前瞬間才要道別。
要做到「一個人的臨終」,可能遇到幾項挑戰,包含「對獨居者的歧視」、「認為死亡應
該發生在醫院」、「老人應該去住安養院」、「一個人在家臨終要花很多錢」、「害怕孤
獨死」、「萬一有失智症怎麼辦」。
上野千鶴子說,日本近年來社會氛圍已轉變,可以很自然地談論死亡,不再認為是一件不
吉利的事情,也不再認為「獨居就不幸」。
根據調查顯示,年長者本來在家裡住得好好的,但因為老伴過世,就要跟小孩同住,「不
幸感覺反而增加」,會擔心影響年老生活的規劃或造成子女負擔。
現在的社會氛圍也傾向「醫院是治病的地方,不是死亡的地方」,選擇在宅臨終愈來愈多
;且根據上野千鶴子在日本的調查,「沒有老人想在安養院或醫院臨終,認為安養院可以
安心者,其實是家人,不是年長者本人」。
上野千鶴子說,一個人的臨終仰賴3個關鍵支持,包含當事人的強烈意願、有委託人協助
、24小時機動性高的看護醫療護理系統支持。在經濟方面,日本也有照護保險可以支應,
未來也可成為台灣的參考對象。
在家一個人臨終的難度固然不小,上野千鶴子認為,有心就能實現,根據她分析多名臨終
實際案例發現,即使沒有親友、或是失智,都能選擇在家一個人臨終,尊嚴、優雅走完人
生最後旅程。(編輯:方沛清)
https://goo.gl/BJ8W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