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門人不喜歡某某太太這個稱呼,
因為這很不女權,
也希望以後她結婚的話,不要叫她某太太,不然她會不高興。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92980914112729&id=100002025076363
昨天吃飯的時候,聽到謝和弦的謝謝你愛我,歌是好聽。
不過最後面滿滿的謝太太,我實在無法覺得浪漫,但我知道這對他跟很多人來說是一種浪漫(不是基於「我不喜歡我原本的姓氏想要改成我選的姓氏」那種,就是單純覺得浪漫)。
一邊想,用另一個人的姓氏,這件事情到底浪漫在哪,我實在一直都搞不懂,一邊又因為這個想法,反省起自己真的是即使在最「正常」跟喜歡浪漫愛的人生階段,回想起來也不是真的很「正常」。因為其實身邊一直都存在著一些例子,真的滿多朋友或是長輩會自稱某某太太,是我自己沒有看見跟理解。但在我自己的家庭生活中,真的幾乎沒有這件事,我也從來不曾想過,自己要成為某人的太太,用他的姓氏來代稱自己。
舉例來說,我是一直到最近比較常跟別人家的長輩相處,
才知道是真的有女性長輩會在電話訂位的時候留名字自稱某太太(以前對我來說幾乎是一種都市傳說),因為我媽訂位要不是自稱某小姐,不然就是直接用我或我爸的名字訂位。我記憶中,他不曾自稱過周太太。以前社區鄰居的阿姨會這樣稱呼他,但他幾乎不曾這樣稱呼自己,至少我的記憶中沒有。他自己做生意上的客人鄰居朋友,當然也不可能稱呼他周太太,都用他的名字稱呼他。
過去我一直以為,我爸媽很傳統保守(畢竟他們本來很反對婚前性行為跟同居),但自從接觸女性主義,從自己的生命經驗一點一滴去爬梳跟覺察很多事情之後,雖然跟家人偶有衝突,卻也開始發現,喔我變成今天這樣不是沒有原因的XD芷萱成為女權人士的路上,爸媽你們都推了一把(欸。
即使我爸媽並不會講什麼女權的大道理,他們當然也不懂女權跟女性主義,甚至覺得女權人士是個負面詞(我爸在我高中的時候就擔心過了XD),但我想這種成長環境,這種潛移默化的「你永遠都是一個獨立的人」觀念,絕對有影響到我對世界的認知。
我蠻小就開始交男朋友了,當然也經歷過很多幼稚的複製偶像劇或是傳統浪漫愛的劇本階段,不過,即使是那個時候,我也幾乎不曾真正的相信一個人要屬於另一個人,或是合為一體跟真愛這些想法。以前只覺得是觀念不同吧,世上觀念不同很常見的,現在回頭想,也許是因為我太在乎自己始終要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是誰的誰,而這種堅持,也許就是從小從各種明白的「做人要靠自己」教育,跟言教身教和價值觀影響中學到的。
也許這種不願成為集體的一份子的性格,很不適合在這個社會生存XD(這點自知我還是有的)也或許這個叫自私,但自私就自私吧,我從來都相信從自私出發也可以有很多可能性的。而且說真的,一個人要夠愛自己,才有愛分給別人跟世界。
說這些幹嘛呢,因為我現在覺得,父母能給女兒最好的禮物,不是富養,是自信、自尊,讓他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值得被尊重跟善待,不因性別或是經濟條件而預先限制他的發展和對自己未來的期待。即使現實是如此,而我們彼此也都很清楚,父母提供一個無懼現實的環境和支持,還是很重要的。
這真的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我們家沒錢做某事的時候,我媽會說,我們現在沒辦法做、爸媽提供不了你,但你以後自己努力就可以做了。他從來不拿我們沒錢,當成我未來沒有可能做某些事情的理由,即使現實其實是如此XD畢竟有些東西真的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但等我發現這件事,我已經長的夠大可以自己看開了。
當然每種教養都有他的盲點,我也沒如他們期待的長成什麼多厲害的人XD還脾氣很差。只是自己回頭想想,這些支持跟期待對我成為一個在親密關係裡很有安全感也很有自信的人,非常受用。而很多看似「很女權」的觀念,也只是自然而然而已。
認識女性主義的路,對我來說是不停的自我覺察、反省,挑戰自己的過去,然後再和解的過程。女性主義給我很多「原來我這個想法不奇怪」的力量,也讓我有了更多理論合理化我一直以來相信的某些事情。不過,想想我媽從小對我「人要獨立自主」的期待,其實就印證了女性主義真的可以是出自生活的經驗,而非雲端理論吧。
(講這麼多父母的好話,其實是因為我星期二要回老家準備過年了,要面對整整一個禮拜的家人,先多想一點他們的好處,免得回家待太久又要吵架XDDDDDDDDD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