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偏鄉資源少資源少 但總是說不出是哪種資源少
一個孩子能獲得的資源 家庭肯定佔絕大多數
如果媽媽是外籍新娘被遣返回國
如果家中有重症患者像中風癱瘓需要所有人照顧
如果是單親或親人已不在人世又或者犯罪坐牢
當家庭功能失常 而我們又要期待他們品學兼優
這樣子是合理的嗎?
大家都知道小孩就是爸媽的縮影 畢竟人是從模仿開始學習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 要好好讀書奮發向上才能出人頭地
而偏鄉的家庭給他們的觀念常常是 你高中唸完就出來工作賺錢吧
我身處偏鄉而我是比較幸運的一個
我在國中的時候就離開去其他縣市讀書
國小的9位男同學就說說幾個比較有印象的現況
一位已經簽下去 他的爸爸很有智慧能夠讓孩子在這種環境沒變壞
有三位現在就是俗稱的8+9 兩位是父母離異一位是媽媽走了
一個是中度智障與小兒麻痺 在國中時到彰化讀實驗學校還拿到總統教育獎
他的媽媽扶持他那麼久真的非常偉大
最後一個算是很嚴重的
他因為吸毒而被送進勒戒所 出來後出車禍導致別人癱瘓要賠一輩子
再來說說我媽告訴我的一些事
他讓孩子畫爸媽的一句話 其中一位孩子畫出 去吃屎啦
一問才知道 孩子說:媽媽我好餓 一個媽媽會說去吃屎啦 去喝尿啦
有一位阿公(客語爺爺的意思)總是等很久才來接小孩
12點或3點放學可能4 5點才來接小孩
"妹妹 快點來 阿公要回去摸牌 快點快點" 我不知道這些話適不適合對國小二年級說
至於教育升學制度就不多討論
父母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年 帶出的幾百位畢業生中上國立大學的僅有十來位
或許是老師不會教 或許是家庭功能不完善 又或者兩者都是
雖然我媽總是自嘲我不會教書 都是老師爛沒有壞孩子
但一位媽媽連鉛筆都不肯買時 孩子生病阿婆(客語中的奶奶)不想出錢甚至要學校付時
更遑論會給孩子買參考書 送去補習班等
我的所見所聞希望能讓大家對於"偏鄉"有多點認識
※ 引述《JPKira (JPKira)》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 ※ 例如蘋果日報、奇摩新聞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2.完整新聞標題:
: ※ 標題沒有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