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izuarashi (米茲阿拉西)》之銘言:
: 台北主要城市都會塞車,台北市、新北市不用說,連自豪路很大的高雄也都會塞車。
: 台灣主要都市塞車的原因是什麼?
: 是因為大家都開車嗎?還是是都市規劃失敗?還是是因為人太多?
: 有人知道嗎?
小弟不是都市規劃系
只能用我玩City Skyline的經驗來回答你
我認為造成塞車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台灣是車種分流,而不是車速分流
先說小弟平常通勤騎二輪
去外縣市or出遊才會開四輪
兩種交通工具我都有使用
請不要戰輪子數目。
常常自己駕車的都知道,無論四輪二輪,一定會有龜車跟愛開快的,
今天交通部為了實施車種分流畫分了快車道與機車道
但是兩個車道速度都慢
為什麼?
先來講機車道慢的原因:
快車道的汽車如果要右轉
就一定得切到機慢車道上去
造成機慢車道速度下降
又或者另外一個情況
機慢車道機車太多
造成汽車切不出去堵在原道
造成後方車輛回堵
那快車道慢的原因呢?
很多道路在當初畫設時根本沒有規劃左轉區
內車道為超車道這句話
在台灣平面道路根本沒有屁用
因為常常開在內車道就會被要等待左轉的車陣擋到
就要切到中間車道
造成兩個車道速度下降
車少還好
一旦車多了點兩個車道馬上塞給你看
二、早期都市規劃有問題沿用至今
小弟比較熟臺北、臺南、高雄這三個城市可以回答你
臺北是真的地狹人稠,道路也十分狹小,因此車多時會塞是正常的
不然我認為臺北的道路規劃大致還算不錯(?
BTW 萬華地區不算在此列 嘻嘻
臺南則是因為發展的早
很多舊城區的道路錯綜複雜又狹小
十分容易塞車
但身為一個發展很早的古都
當初要拓寬難度就十分的高
你去看世界上各大發展的早的都市
巴黎、羅馬、…
它們舊城區的道路基本上也都不會太整齊or太寬
再來是高雄
有玩過City Skyline的人就知道
一個路口如果是整齊垂直的十字
是最不容易導致塞車、因為駕駛視線不清而發生意外的
如果遇到五條以上的路線會集的路口就要設圓環
像臺北景福門周邊那樣
不然會造成交通號誌混亂
當然還是不建議有五條以上的路線會集到一個路口
但負責早期中華民國的都市計劃的官員好像不是這麼想的
舉高雄為例子
用臺1線把高雄分成兩個部分:
https://i.imgur.com/XXfated.jpg
覆鼎金地區
https://i.imgur.com/E3kawKm.jpg
前鎮、新興、苓雅、三民區南部
圖一是光復後規劃的
圖二是日治時期規劃的
就可以看出明顯的不同
圖二就不贅述
很整齊的棋盤式道路、以及環狀道路
基本上下班時間也不太會塞
頂多就是車多
以上是跟忠孝東路比起來啦
圖一就問題蠻多
除了五條路線匯進一個路口沒設圓環之外
還有道路不直、彎彎曲曲的
以上這些因素都會造成車速下降
舉個自身經驗,我在建工路的某些路口等紅燈都要超過70秒
而且也不是多大的路口
三、臺灣道路品質良莠不齊
路面凹凸不平所形成的跳動
會影響駕駛人心理而造成車速下降
這個很簡單的邏輯應該不用贅述
不過這個問題基本上是無解
因為臺灣的氣候環境對道路來講的確很嚴苛
只能要求包商在鋪路時盡量下工夫了
希望我有回答到原Po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