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捐款人484都不會選擇捐款機構(監督觀念?)

作者: syuanling (LingEr)   2018-03-18 15:05:11
※ 引述《s1012518 (Oloter)》之銘言:
: 例如小弟的老媽
: 覺得錢有捐=有做到愛心
: 都不去管錢實際的流向與用途
: 我就把平常老媽會捐的藍10字跟宇宙大懶覺機構
: 捐款明細&實際運用情形給老媽看
: 結果老媽7pupu的說我不管啦我有捐就好
: 484大家都是這樣想的
: 台灣才會有藍10字跟宇宙大懶覺這種世界奇觀?_?
文長慎入。
雖然原文標題是「會捐款的人484都不會選擇捐款機構[1]」,但內文談的像是監督觀念,
所以就以監督觀念來談好了。答案是的,因為捐款人缺乏監督觀念,所以間接促成了原文
說的藍十字與宇宙大覺者這種世界奇觀。
零、背景:
想以各世代的生長環境來談。因為人們的生長背景與生活經驗會影響想法的促成。
與原po同,本魯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下列世代也是本魯的家庭背景。
阿公、阿嬤世代:
1。生長經濟環境:較差
2。知識學歷:與下面兩世代比,此世代普遍知識學歷最差。
       女生沒有受教育(本魯的阿嬤與舅嬤現今高齡八十幾近九十,皆不識字)
3。新聞資訊閱讀媒介:看報紙(傳統報紙新聞)。
4。政治監督觀念:無。
         人民是小老百姓。
         政府官員是有權有勢者(有可能會聽他們稱政府官員為「大人」)
爸爸、媽媽世代:
1。生長經濟環境:較好。
2。知識學歷:五專、高中、高職,有的有唸到大學(本魯的家族大概是這樣)
*3。求學時代求學工具:紙本書。交作業:手動寫字。
4。新聞資訊閱讀媒介:看報紙、看電視新聞。
5。政治監督觀念:無。生長在威權時代。
(子女)網路世代:
1。生長經濟環境:最好。莫約是臺灣經濟起飛的年代。
2。知識學歷:普遍大學,同儕有的唸到研究所。
*3。家庭教育:隔代教養、鑰匙兒童、電視兒童等名詞出現。
*4。求學時代求學工具:紙本書或網路。交作業:電腦打字交報告。
5。新聞資訊閱讀媒介:網路新聞(普遍不相信電視新聞報導,不看報紙)
6。政治監督觀念:開始出現。有覺醒青年、公民監督、318世代名詞出現。
一、想法形成:
廢話這麼長,想說的是本魯的世代跟爸媽不太熟(雙親都要工作,隔代教養),
上兩個世代都沒有政治監督觀念,上兩世代捐款人自然也不會有監督政府捐款的概念,
也就不會把監督觀念傳下一代(子女)。要靠網路世代的子女有沒有捐款監督的覺醒,
可能就是所謂的公民覺醒(捐款透明、捐款監督程序公開透明、專款專用、追查捐款流向與使用)
本魯是隔代教養的小孩,有捐款、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的觀念,來自阿公阿嬤。
阿公阿嬤的生長經濟環境不好,才會教育小朋友,有能力的時候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
而爸媽世代,是眼看著阿公阿嬤從經濟環境困窘,到慢慢變好的過程,爸媽小時候也經歷
過艱苦的時代,所以也會有捐款幫助人的想法。
二、再談監督觀念:
1。阿公阿嬤的捐款行善想像是簡單直接的:拿錢給窮人。簡單直接,沒有監督問題(因為直
接給錢)。因為這個世代普遍知識學歷不高,認為自己是小老百姓,遇到政府的惡霸行為
反應是口頭罵政府認為政府欺負小老百姓。
2。爸媽世代其實開始有對捐款的懷疑,懷疑捐款會不會用到需要的人身上、政府會不會吃錢?
爸媽世代解決方案:要求捐款開收據、要求捐款列明、對捐款不信任,開始出現捐物資比
較放心的想法。
由於這個世代要求捐款開收據,往後的捐款都會有收據。但是有收據然後呢?像最近的花
蓮捐款案,之後也會收到花蓮縣府或是中央衛福部的收據啊!有收據然後呢?捐款有好好
地被使用嗎?有用到災民身上嗎?想過嗎?
3。(過渡時代:傳統媒體的風骨)
阿公阿嬤世代、爸媽世代,還有一個監督解決法:要求政治人物的品格(道德)。
也就是我們會聽到的「那是捐款人的愛心,不可以糟蹋」、「那是捐款人的愛心,要好好
使用,錢要花在刀口上」,對政治人物課予道德義務。因為捐款人發揮同理心人飢己飢、
有愛心、有品格(道德),政治人物應該給予相同的道德做為回應。
過渡時代的想法:我們是小老百姓,政府官員是地方父母官、是人民的大家長,應該要愛
民如子(道德要求)。
過渡時代對道德的要求其實有點道理,因為那個時代的新聞媒體(傳統報紙媒體、早期電
視新聞),是很有職業倫理的。傳統媒體、記者們,是會經過「查證」,過後再做新聞報
導的。是會「出門」跑新聞的。真的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功能、資訊公開揭露(而且訊息
可靠)。
4。網路世代的捐款監督方案?
(對照:網路世的代的媒體。職業倫理低落:抄FB、PTT、Dcard、行車紀錄器
就做成新聞了,有的還沒有經過原po同意就直接抄來當新聞。新聞媒體沒有監督功能。
假新聞、偽新聞很多,新聞資訊是真是假都不知道,怎能期待媒體發揮監督功能?)
新聞媒體不可信賴、網路出現、普遍知識學歷高(大學畢業或研究所)、監督政治公民參
與的觀念出現,還有一個特點:網路世代若凝聚起來,其監督能力很具殺傷力:318學
運後續效應導致2016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大敗。
最近花蓮捐款案,開始出現捐款透明、監督捐款流向與使用的想法。要求專款專用。濫用
捐款會要求退款。
但是本魯不會評論的是:網路世代的監督力量要「凝聚」起來,才夠力,才會讓政治人物
感到威脅。現在有多少捐款人有監督捐款的想法呢?沒有監督捐款的想法,監督力量就不
會產生。如果各個捐款人還是像過去一樣,總以為錢捐了就沒事、以為有收據就放心,沒
有繼續關心後面的捐款流向與使用,監督力量不會產生,因為連監督觀念都沒有。
新聞不可靠,所以網路世代自己寫新聞、傳播新聞,也就是來PTT爆掛作夢、上FB爆
料,幫高調推爆、社群分享,將訊息傳散開來。新聞媒體喪失監督功能,就自己來監督,
拿回自己的公民權。轉瞬變得傳統媒體要來抄新聞,因為這些文章有人氣基本盤、被幫高
調推爆,抄這些文章點閱率、廣告費就會有(不是把新聞媒體都當壞人,只是新聞媒體也
是要吃飯的,只是這樣被網路反過來拉著走,媒體的未來令人擔憂。)
這些都要靠群眾關心。318學運50萬上街、洪仲丘25萬上街,都是靠「一大群人」
、「大家」在關心。如果捐款人普遍沒有捐款觀念,間接的創造惡劣的捐款環境(沒人關
心嘛),間接的創造濫用捐款的誘因(反正大家覺得事後有拿到收據就好,這樣就是有做
善事、有愛心,反正沒人在乎,對捐款動手腳也沒人發覺)。
本魯知道也許捐款人想說,捐款是好心、做好事,為什麼要把捐款人講得跟壞人一樣?
可是捐款人的單純不關心後續、單純地沒有監督觀念,確實間接地做了錯事。既然要行善
就把事情做完好嗎?想想捐款去哪裡了?有沒有好好使用?不要再向以前一樣,以為錢捐
了就是有行善。上面兩個世代還有沒有捐款監督觀念的理由、有其背景成因,那網路世代
呢?我們普遍知識學歷更高、我們不是活在威權時代,我們認為自己是「公民」、「人民
」,我們不是小老百姓。我們不認為政府官員是「地方父母官」,我們認為今天行政首長
、立法委員,有機會施政、有機會上國會質詢,也不過就是人民投票給你,當政治人物在
混的時候,我們要把權力拿回來。
註1:原文文章代碼:#1Qh8iwtI (Gossiping)
作者: Timcanpy (道法自然)   2018-03-18 15:13:00
每八年拿回來一次最後一段不要加會比較好,太理想化並不是人民給政治人物權力,而是政治人物給人民選擇他們的權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