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東森新聞雲
2.完整新聞標題:
同性生殖10年内將實現 LGBTQ可有直系血親後代
3.完整新聞內文: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人類未來十年內將突破兩性生殖的生理條件,透過體外配子技術(簡稱IVG),使同性之
間不再需要依靠異性捐贈生殖細胞,而能靠自己的遺傳物質延續後代。此外,對於其他不
孕不育夫婦,甚至可由男性皮膚細胞生產出卵細胞,從女性體內獲得精子。
體外配子技術(簡稱IVG)可使同性之間完全通過自己的遺傳物質來創造生命。這項技術
能夠將人體內的其他細胞轉變為精細胞或卵細胞。IVG的相關研究已經進行了20年,日裔
科學家山中伸彌在2006年發現了一種方法,能夠將人體內任何細胞,甚至是皮膚細胞和血
細胞,轉化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他也因此得了諾貝爾獎。
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於2016年成功將小鼠尾部的細胞轉化為IPS細胞,進而獲得了卵細
胞,並培育出幼鼠,但至今尚未有人成功製造出人造卵細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幹細
胞生物學家克拉克表示,該方法分成6個步驟,參與團隊大多停滯在第三個步驟。該步驟
目的為將iPS細胞轉為生殖細胞的早期前體,下一步則是將這些前體細胞培育成成熟的卵
子和精子。他們在小鼠實驗中採用了從其他小鼠個體獲得胚胎卵巢細胞的捷徑,但這在人
類身上並不可行。
依照現行醫療技術,部分LGBTQ家庭依靠異性捐贈生殖細胞,人工受孕或是請代理孕母。
許多父母將捐贈者視為家庭成員,甚至和他們一起撫養孩子,擴大了傳統家庭觀念。
LGBTQ一詞除了指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族群,也可泛指所有非異性戀者,後方加上字
母Q,則代表酷兒(Queer),或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
據了解,科學家們將類似阿米巴原蟲的IPS細胞分離到新的培養皿中,加入了一種含蛋白
質的液體,促進細胞生長。理想狀況下,大約四天,這些細胞會長成一個肉眼可見的小粒
,其中包含配子的前體。幹細胞生物學家克拉克與他們團隊ˋ正致力於研究這種小粒的性
質,從而進入第六步驟,即製造人類的配子。部分科學家認為10年內就能在實驗室中製造
出用於研究的配子。但將該技術商業化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其所需的費用目前也無法預測
。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320/1133456.htm
5.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