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一直是宗教啊,只是他們一直否認而已,用未知生焉知死或不語怪力亂神都不足以撇清
儒教的宗教性。而且他還是政教合一的天子統治系統的重要根基。
而且儒也不是孔子的發明,他僅僅是那些古代習慣法的彙集者,而且在過程中還依照他個人
的者好惡進行增減。
從儒這個字談起,關於文字解說最權威的當數東漢的許慎(約58-約147),他於永元十二年
(100)完成了《說文解字》。據此,對儒的解釋為"柔也,術士之稱",意為柔和,簡而言
之,與"武"相對。
去掉單人旁,右半部分上面是雨字頭,被雨淋後呈現出柔軟、溫和的狀態。雨字頭的下面是
"而",據文字學泰斗段玉裁(1735-1815)的解釋,"而"為向下垂的鬍鬚。乾燥的鬍鬚很是
粗糙,凌亂而又生硬,但被雨淋後便變得柔順。可以說"儒"是人類在社會中圓滑的處事之術
。
金文(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中的"而"字貌似人形,頭頂平平,頭上無冠。沒有頭髮的人
被稱為"髡(讀音kūn)",不是一般的人。光頭一般指受刑或擁有特殊職位的"異形"人。頭
上淋雨為"需"。
白川靜先生將"需"解釋為"祈雨的巫祝"。
"巫祝"指巫師或祈禱師。 "需"字有"需要"、"祈求"的意思,在古代,與人類的生活最密切
相關的就是旱時之雨了。所以求雨師就是巫祝的代表。
殷時,王即巫祝長。殷的建國始祖湯,在討伐夏桀王后,出現了連續七年的大旱。湯親自以
巫祝的身份祈雨,終於,方圓數千里內天降大雨。關於此事,在已散佚的《帝王世紀》中有
過記載。
雖然原文已經遺失,但是宋代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