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閩南語憑什麼叫台語

作者: ilha   2018-04-22 17:34:27
【李葆嘉《中國語言文化史》(2003) p227-p229】
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崛起江東的孫吳進攻會稽…
建安八年(203年)駐兵5000於建安督尉。當時入閩開發
的江南居民,多為與百越族同源的吳越人,江南吳越語
對閩語的滲透與中原漢語對閩語的影響不同。大規模的
中原居民入閩,是"永嘉之亂,衣冠渡江,如閩者八族"。
在中原居民抵達江南的迫使下,也引發了江浙越族的入
閩,這次移民使福建的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從建安郡
分出晉安郡。北方移民帶來的當時中原漢語,也就是所
謂的"渡江十五音",成為閩語的中古層次…從六朝到唐
代,中原人口的陸續遷入致使福建人口增長10倍以上。
其中尤以唐初河南光州人陳政父子,統率府兵5600入
閩"征蠻",帶來了7世紀的中州漢語…五代時期,河南
固始人王潮兄弟,率幾十萬軍隊南下轉戰八年,並據閩
稱王,帶來10世紀的中州漢語…北宋太宗(976─997年
在位)時,"閩語"名稱已見於文獻。南宋端宗(1276年)
在福州即位,為元兵所迫奔走於泉、潮、惠等州之間,
大量宋室保駕禦敵的遺民留居福、泉、漳、潮等地。
福建境內還生活著畬族(唐"發生嘯亂"的蠻僚)居民。一
方面,也許他們是百越族在閩地(原居地在閩西北和閩
南,從14世紀遷往浙西南和閩東北)留下來的唯一未被
漢人同化的一支;另一方面,說閩語的漢人中不可能沒
有畬族漢化的後裔。從民族體質學來看,林惠祥指出閩
人的容貌特徵可能是百越和漢人的混血;從語言學來看,
在閩語中存在一些源於古畬語的詞彙。因此,閩語是以
閩越土著語為底層、以中原漢語為上層的漢語方言,亦
即以百越語的語言底子去學習中原漢語的結果…
因福建地處山區,交通不便,語言內部分歧至今相當嚴
重,可以說至今在某些地區的閩語還保留著語網的某些
特徵。由於早期的漢語化程度就不高,以後接受歷代北
方漢語的影響不及粵語,因此閩語中保留的百越語成分
最多,語言年代最為古老…假如認定從淮南越長江(古
吳越),經浙南(甌越)到閩粵,上古都是東南百越語的範
圍,那麼中原居民的南遷對東南百越語的影響則是由北
向南依次減弱,江淮全覆蓋……江南深融合……浙北淺
融合……浙南深滲透……閩地淺滲透。由此推定,閩語
不是從做為漢語方言的"古吳語"中分化出來的,而是中
原漢語對百越語漢語化程度較低的結果。因此,難以贊
同"閩語的主要淵源是東漢三國時期的吳語"和"南北朝時
期的吳語就是閩語的前身"的"閩語源於吳語的假說",吳
語和閩語的底層來源語都是百越語,不排除是有內部差
異的百越語方言…閩語成為漢語方言,關鍵是"永嘉之亂,
衣冠南渡,入閩者八族"和這以後中原漢語對閩語長期漢
語化不足的結果。因此閩語的歷史層次相當於唐代以前,
並且包含明顯的百越語底層。
【鄧曉華、王士元《中國的語言與方言的分類》(2009) p152-p155】
我們把把這種語言史觀視作"線性理論",即方言文化的
形成發展是自祖語文化一直線貫穿下來,其間與族群互
動、地域文化傳統關係不大。我們則主張用"非線性理論"
來解釋方言文化的形成和演化,重視族群互動、地域文化
傳統或文化底層的重要作用。
現代閩客族群內部的方言文化分區,正好與福建史前文化
遺存的分區相一致,反映出方言文化群的分立受地域文化
傳統所決定。
一方面史前人們共同體的分布狀況與現今行政文化區域關
係較密切,秦時閩中郡的建立係按當時閩中人們共同體分
布狀況而定的地域。另一方面閩中郡地理對後世福建郡縣
以至行省的地理都有影響...比較明確的有以下四個區域:
(1)閩江下游流域為代表的東部地區;
(2)閩江上游三支流流域所在的西北地區;
(3)晉江、九龍江流域為代表的南部地區;
(4)汀江流域及閩西山地地區。
這四區的史前文化有其自身的特點,區與區相互間不能完
全包容…閩方言的分區比較一致的意見…就各區關係深淺
而言,閩方言又可分為三大區,即閩東區、閩南區、閩北
區。客方言區即閩西區…值得特別指出的是,福建史前文
化遺存的分區與現代福建方言文化分區幾乎完全一樣,相
互重疊,這絕非巧合…族群文化的異質性受地域因素影響
很大。
【鄧曉華、王士元《中國的語言與方言的分類》(2009) p120】
例如:肉:閩南語"肉"文讀hik,但白讀ba?(註:有些
符號無法打字,另外我個人的念法是ma)。閩南"肉"白
讀是個典型的古南島語詞。比較:
gemuk 印尼
ema(肥) 拉德
ma?53(肥) 回輝
sima(油) 阿眉斯
mashmuh(肉肥) 布嫩
man2(肥肉) 傣西
man2(油) 水
man2(肉) 黎
在南島語、壯侗語中,"肉肥、油、肉"為同源系列…閩
南語"肉"白讀形式…是來源於古南島語…從比較可以看
出,閩語的形式是直接來自南島語,也就是福建漢人第
一次"南島化"的結果,而客話的形式則並不直接來自南
島語,反映北方漢人入閩後,跟南島族的後裔壯侗語族
人文化接觸的結果,是北方漢語第二次"南島化"的結果。
閩語的南島語底層是閩語的第一個層次,這個事實不能
否認。閩客語有一批相同的常用口語詞彙,這批詞彙有
以下幾個來源:
(1)共同來源於古閩越族底層語言;
(2)來源於江東等南方文化區域的語言
(3)來源於北方文化區域的語言
(4)歷史上閩客族群互動的產物
【詹伯慧(主編)《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2001) p109】
閩方言指的是一種主要通行於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和
浙江南部以及江西、江蘇、廣西個別地方的廣大方言…
閩方言的韻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鼻音韻尾和塞音韻尾,
其中閩南方言保留較為完整…閩南廈門話與台灣台北話
是保留鼻音韻尾和塞音韻尾最完整的,有-m,-n,-ng,
-p,-t,-k,-? 等7種輔音韻尾…閩方言不少地區不同
程度地存在著文、白異讀的現象,閩南方言尤其突出,
幾乎文、白兩讀各成系統…
【陸傳傑《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2015) p123-124】
關於客家「閩南化」這個課題,在台灣學界似乎是一個
敏感的議題,目前學界似乎還沒有較深入的研究。關於
這個問題,我(註:陸傳傑)曾和前新竹市長蔡仁堅交流
過。蔡市長曾在廈門大學擔任客座,他說他曾去過漳州
一帶考察過,發現閩南地區的客家族群也有「閩南化」
的現象,而且這個現象並非最近才開始的。可見客家
「閩南化」的現象並非台灣獨有。具體原因為何,還有
待學者的研究。
根據我 (註:陸傳傑) 的田野經驗,我隱約感覺到台灣
客家族群的比例似乎不低於閩南族群,但是學界目前的
論點還都認為客家族群的比例只占台灣全部人口的五分
之一。我認為之所以有如此論點,主要是出於日據時代
一些似是而非的統計調查。日據時代對台灣漢人族群的
調查主要分廣東人與福建人,更進一步的調查會再仔細
分為州府之別。但無論省籍或州府之分都不能作為區分
客家、閩南族群裔的依據。
例如廣東潮州府有些地方講閩南語,有些地方講客家話,
而福建漳州府則是大部分區域講客家話,少部分講閩南
語。至於汀州、上杭等地更是不在話下。所以台灣一些
祖籍漳州府的區域,大多屬於客家區域,只不過很早以
前便「閩南化」,改說閩南語了。
作者: MrXD (Mr.XD)   2018-04-22 17:41:00
想推你的認真
作者: IceCococaca (嘟嘟魯)   2018-04-22 17:49:00
辛苦了 但是沒用,他們業績達標就不管惹
作者: iidxiir3 (笑問)   2018-04-22 17:53:00
給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