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lha 2018-04-22 21:09:46上古漢語、印歐共同語、古南島語是同源的
學者已經從音素變化的規律、詞彙庫的建立、
文法的分析中,大約探得了
上古漢語是有3時1式的時態變化的 有興趣
可以看周及徐、黃金文的書
李葆嘉、鄧曉華、王士元、史存直、吳安其
是比較語言學漢語方面的名家 更早期是瑞
典學者高本漢、德國學者張聰東
漢語大約有幾個遠古的來源 互相碰撞組合
而成 其中有印歐語的 有阿爾泰語的 也
有南島語的 而這些演變到後來 其中有1個
方言就是閩南語
閩南語是中古時期 使用百越語言的人群(早
期與漢人涵化的古吳越人、閩地本土的畬族、
河南南遷的漢人)硬去學習兩光的漢語 從而
形成的 閩南語的底層是古百越語言和古南
島語言 外加一個漢語的上層
江南閩南語與客家語的使用者 人數約在1:4
所以清代移民到台灣的人數 無論怎麼看都不
應該是反過來的4:1 會有這種誤會可能是日
本統治台灣時期所做的調查與《台灣警備志》
的內容 僵化固定成俗的刻板印象
清代以降台灣中部的客家語閩南化、客家話方
言島化 使得中部的用使用者不少改為閩南語
同時也會影響到身分認同的轉變 這個轉變並
不會太困難 因為客家話的發源地閩西浙東贛
南也是漢族與畬族的混合體 閩南人也是同樣
的漢族與畬族的混合體 只是各自所屬的次群
體不同罷了
鑒於現在的田野調查 可能閩客比仍為5:5
再加上以前歷史上曾有過的台灣客家方言島現象
早期台灣(清代)也許閩客比會介於5:5~1:4之
間
──我們現在覺得台灣的閩客比是5:1,很可能
是個假象
閩南語雖說有古南島語的成分 但是跟台灣原住
民族的南島語應該是另外一個系統的語言發展路
徑 因為閩南語是大陸沿海的漢族與畬族等百越
南島民族的混合 而台灣原住民則是渡台後獨立
的發展過程 因此要透過兩者間的南島共同因子
去談閩南語是南島語系的一支是不可思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