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 http://punchline.asia/ 娛樂重擊
2.完整新聞標題:
※ 商台玉專欄/民視新聞台遭TBC下架,到底是商業行為還是政治事件?
3.完整新聞內文:
※ 五月四日(週五)凌晨起,民視新聞台遭系統台台灣寬頻通訊(TBC)下架事件,因為民
視本身是擁有發言權的強勢媒體,不論是訴諸消費者權益,還是自製的政論節目或新聞台
的採訪報導,將事件導向到中國借力打壓的政治事件,加上台灣媒體一向不太喜歡報導同
業新聞(免得下一次自己成為新聞的主角…),以致於大部分的新聞都省略了問題發生的
基本資訊,關心事件的消費者難免霧裡看花,這篇報導希望藉此讓產業更被理解,更有助
於問題的釐清。
本篇文章並沒有採訪民視或 NCC(*僅有採訪 TBC 的 法務長(兼發言人)林志峰),做
所謂的「平衡」報導。一來民視已有充分的發言管道(包含民視的聲明),二來 NCC 已
經做出的懲處代表了執法的態度,這篇對 NCC 的處理也沒有意見,只希望在不引戰的理
性情緒中,把這個下架事件的故事說得更清楚明白。
關於此事件的歷史和背景資訊:
一、 TBC 是經營區域涵蓋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以及台中市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MSO
),目前擁有七十幾萬訂戶,約佔全省有線電視訂戶的 13-14%。
台灣目前共有五大有線電視系統台,包括凱擘(蔡明忠個人持有)、台固(富邦台哥大)
、中嘉(安博凱基金)、台數科和 TBC,及一些小的獨立系統台,大部分本土的系統商都
兼營頻道上架系統的代理商業務,這也是台灣有線電視生態產生寡占或壟斷疑慮的根源。
二、TBC 早年由美商凱雷經營,後來轉賣給澳洲麥格里,目前由新加坡的亞洲付費電視基
金(APTT)經營,2009 年時,凱雷因外商身份對台灣系統生態不夠了解,於是委託練台
生(年代集團董事長、經營獨立的有線系統台並代理十幾家有線頻道)負責採購 TBC 所
有上架的頻道,TBC 本身並沒有經營頻道代理業務。
1997 年中先後開播的民視無線台和新聞台,相較於 1993 年就進入有線頻道市場的三立
、TVBS、東森(力霸友聯)…等家族頻道,晚了四年的民視一直在頻道上架費收取上處於
劣勢(當年 240 元的頻道授權費,民視相對其他有線家族頻道一直是分得最少的一家。
),TBC 透過練台生負責採購的民視新聞台一直是免費的頻道,至於在其他系統台的上架
費是多少?因屬於各台業務機密無從得知,唯一肯定的是基於歷史因素,相對低於更早創
立的其他頻道家族,這次發生下架事件,主要就是民視不想繼續免費提供,除了新聞台一
戶開價兩元的上架費(TBC 因此將增加一個月約 150 多萬、一年 1800 萬以上的預算)
,並希望綑綁民視無線台的兩個數位頻道「民視第一台」及「民視台灣台」,並定頻於
第 151 台和第 152 台同時上架。
對 TBC 來說,今年的無預警漲價,以國際公司的經營慣例,沒有編列年度預算的支出將
無法向股東交代,希望談判能建立在下一個年度執行的基礎上,最後基於 NCC 的協調要
求,仍在今年提出了一個價格,因為達不到民視的期望最終沒有被接受(因此對報價保密
),以至於談判破裂。
三、有線電視頻道和各系統台的合約談判,目前都是一年一簽於年底換約,去年11月7日
展開的續約談判聯繫,直到 11 月 21 日民視開出新的續約條件後,雙方經多次協商和郵
件往來,NCC 也一直介入協調,直到五月初談判破裂,NCC 對 TBC 罰款,對民視採口頭
警告所依據的法源是:「有線廣播電視法」第五十三條(註一),認為 TBC 有損收視戶
權益而開罰,並責令協商期限內不得斷訊,民視則依「衛星廣播電視法」類似條文責令改
善,雖然兩邊都做了懲處,一個罰錢一個口頭警告,看得出 NCC 執法有輕重差別,至於
為什麼本文不做揣度,但對 TBC 來說,談新約慣例的臨時授權民視只到五月三日為止,
為免因未取得授權而播放將觸犯刑法,法定負責人冒著可能要坐牢的風險,只能下架斷訊
認罰,以後再提行政訴願來釐清責任歸屬。
圖片來源:中央通訊社
民視新聞台下架後,TBC 目前以上插播字卡向收視戶說明的方式處理,如果談判一直沒有
結果,TBC 表示已經於 1 月 18 日行文 NCC 將以同質性頻道「三立財經新聞台」上架取
代(註二),以維持原本的頻道數量不變,最後結果將取決於 NCC 的同意與否。
NCC 目前的調處態度是,民視如果下架就是損害收視戶權益,即便 TBC 補上如三立財經
等同質性頻道也不被接受,所以會採連續處罰,對此 TBC 表示將採行政訴願尋求救濟,
並提醒 NCC 的執法,可能會因此讓其他擁有有線頻道的無線台產生期盼,在明年引發台
視(非凡)、中視(中天)援例跟進民視綑綁無線數位台定頻上架的可能性。
TBC 不再委託採購頻道,民視不再由代理商出面上架,少了居中斡旋,系統台直接和頻道
談判,是不是談判失敗的原因?
去年十一月系統商凱擘放棄頻道代理業務後(註三),原來代理的東森、緯來等頻道找了
其他代理商,只有民視沒有再找新的代理決定自己談,少了代理商居間斡旋,雙方沒有緩
衝餘地,有可能是談判破裂的部份原因。
但 TBC 表示,在第一次參與 NCC 居中調處的協調會裡,民視董事長郭倍宏向 NCC 洪貞
玲委員直接表示 TBC 與會代表層級不夠沒有資格談:「請小英總統直接找郭台銘(TBC)
、蔡明忠(凱擘、台固)來跟我談啦!」 可見民視的態度是想用升高衝突來達到談判成
功的目的,後來談判破裂後往政治訴求也就可以理解,也因為民視將事件上升到政治打壓
,TBC 也因此作出了相關回應(郭台銘與公司經營無關)。
除了 TBC,其他系統台也都處在換約期中,為什麼獨有 TBC 發生下架事件?
主要原因是:目前只有 TBC 一家只上架了「民視新聞台」,其他系統業者在綑綁的三個
頻道中,有的全上了(例如凱擘、台固,因為本來就同時是民視的頻道代理商,全上很合
理。)有的上了一加一共兩個頻道(如中嘉,換約時就同意再加一個頻道),但對 TBC
來說,一下加兩個新頻道並要求定頻,通常 151、152 這類頻道,系統台還能收取一台約
一元的上架收入,一來一往間,等於 TBC 面臨所有系統商中相對最嚴苛的續約條件,加
上民視完全不退讓,也不接受 TBC 的新報價,因此談判破裂。
有線系統台在台灣的形象,一直是一個寡占壟斷、現金流龐大的行業,很少人能真正搞清
楚其中利益的盤根錯節,產業上下游從系統商、代理商到頻道業者的競合生態,也常常把
持在少數經營者的斡旋協調能力間,到底收多少費用才合理?綑綁定頻的規則又是什麼?
其實一直都非常不透明,這次藉由談判起碼讓外界稍微窺探到利益衝突的關鍵點,回到在
商言商、依法行政的原則,希望藉此能正常化產業的遊戲規則,是我們對 NCC 的調處抱
持的最大期望,也希望能不負眾望。
最後把整個事件再綜合簡述:
長期依賴頻道代理商和系統台協商上架的有線頻道,特別是晚進的民視,在今年因為凱擘
放棄頻道代理業務後,選擇不再由代理商出面而由自己來談,基於長期上架費收入低於其
他早進的頻道同業,民視這次續約把談判的條件提高,包括上架費用和綑綁無線台的另外
兩個數位頻道,首當其衝第一個談判對象,剛好是解除委託台灣本土採購的新加坡外商(
股東包括郭台銘),把斷訊下架歸因於中國打壓,不論這是事實還是民視的主觀認定,拉
高到政治層面,是民視談判的手段,至於最終的結果,都須依中華民國法令來判決,而負
責執法的 NCC,如何從雙方談判的籌碼中做出公平合理的處置,並在這個協調過程中,真
正找到未來修法的正確道路,回歸理性論政才是全民之福。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50511
5.備註:
※ 最中肯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