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這個新聞跟大家分享幾個為什麼台灣公園 行道樹經常長不好
還有這十年台灣公共空間新種的樹苗比二十年前更常死掉的原因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3138752
聯合報的內容比較詳細 大家可以交互參考
一株健康的樹 需要有好的根系
才能吸收水分和土壤中的元素
另外健康的根系也能確保整株喬木的穩定性
很多人會以為越高大的樹 它的根會長的更深來幫助枝幹穩固
但其實多數的樹根 會集中在離地表下方10~50公分的位置
(因為樹根也需要氧氣進行呼吸作用 太深的地方缺少足夠氧氣)
高大的樹靠的是讓自己的樹根長得更廣來保持自己的平衡
(就想像一個交通錐的底座 底座半徑越大你要推倒交通錐的力氣要越大)
一般來說在自然環境的平地所自然生長的喬木
根系的範圍可達其樹冠平面投影圓圈半徑的2~5倍
(樹種 土質 降雨 地下水都會影響)
也就是說如果樹冠幅是6公尺(半徑3公尺)
這棵樹的根可能會從樹幹往外長 6~15公尺
但在都市環境中 很多情況沒有這麼大的空間可以讓樹木根系生長
所以得選擇根系比較能在狹小範圍內生長的中小型喬木
(但台灣只有極少數的單位能理解哪些樹符合這種條件.....)
從新聞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 愛河旁這群鳳凰木原本長在連續的綠帶上
鳳凰木是中大型寬冠幅熱帶樹種 而且容易產生板根
(也因此容易把旁邊的鋪面翻起來)
如果要種的好看需要很大的空間
https://goo.gl/Pe2Sdt
(台大傅鐘旁的鳳凰木 其實鳳凰木可以長更大 但這株腹地還是不夠大 生長受限)
愛河原本的鳳凰木受限空間 在加上維護管理單位的刻意修剪
所以長起來的樣子相對矮小很多
如今為了拓寬硬舖面 施工單位用模板圍成的小小圓圈
然後把超過這個範圍外的根系全部斷光
這樣的處理其實會對這些樹產生幾個嚴重的危害
1.產生大量傷口 增加病蟲害風險
樹根原本是有外皮保護的 一次大量的斬斷樹根
會增加剩餘根系患病的風險
根系一染病 輕則部分水份運輸產生影響
嚴重的除了無法有效運輸水份外 根系死亡連帶造成樹木基礎支撐力大減
遇到颱風時 倒的機率便會增高
2.少掉這麼多的根系 水份供給便會受到影響
另外根部除了吸收水份外 也會儲存一些養份
少了這些根系 樹木的地上部就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可能導致局部落葉 也可能大幅枯萎
3.基盤不穩
原本這些樹的根系應該會散布在原本的草地區下方
樹木在生長的過程中 地上的部分會和根部互相保持平衡
如今被砍掉只剩下中間一小圈 這樣的平衡也隨之被破壞
4.未來步道 設施會和新根系衝突
樹木為了穩固 被大幅斷根後 如果撐過前面幾年還沒死
當養份較為充足時 又會向外長出新的根
有些樹木根系比較弱 對混凝土破壞力較小
但這一排大多數是鳳凰木.....
雖然其根系沒有榕樹類那麼恐怖 但要翹起一般的RC花台 鋪面並不困難
(除非設計的時候有額外作阻根和強化結構的處理 不過公共工程很少會考量到)
所以未來如果樹沒有先枯死 倒掉 幾年後就會看到這些樹和旁邊設施互相傷害...
到時恐怕又要鋸掉樹或是重新鋪人行道
(也有可能砍掉樹後再重鋪人行道 再種新的樹 這樣工程經費比較高)
新聞中提到
養工處計畫將河東路原本平均寬度4米的步道改為6米到7米寬,硬舖面比率提升19%,
但有透水設施讓喬木根系生長。
如果樹為了吸水 根往舖面長 那舖面就會被翹起不是嗎......
當然國外有另一種工法 原理是把鋪面作架高 像是機房那樣 根就可以在下方到處長
但這種工法超級貴 一般最低標公共工程不太會採用
另外步道變成6~7米寬 以台灣的習慣 這麼寬的路應該會變成機車道......
到時為了擋機車 這些步道出入口可能又會弄一堆容易讓路人絆倒各式車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