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吳茂昆是「拔管」大將? 與會官員讚他「滿公允的」
教育部長吳茂昆於台大校長遴選風波中上任,不僅被爆出曾在就職前參與處理該案的「跨
部會諮詢小組」,更在上任短短一週後旋即依據該小組建議,宣布駁回台大校長獲選人管
中閔的資格、要求台大重啟遴選,藍營批吳為「拔管」大將。然而經過與部分與會官員以
及知情人士求證,一位與會官員表示,其實吳茂昆當時參與的發言「還滿公允的」,絕非
強烈主張「拔管」。
為處理管中閔爭議,教育部於前部長潘文忠任內宣布組成「跨部會諮詢小組」,於4月10
日及4月25日二度召開「管中閔教授赴中國從事學術交流等活動適法性疑義諮詢會議」,
教育部並於4月27日駁回管中閔資格並公開該會議結論。
然而過程中卻發生前教育部長潘文忠於4月14日公開請辭,而19日上任的新部長吳茂昆卻
同時也是該諮詢小組的成員,即以專家及部長身份,完整參與該2次會議。面對吳茂昆身
上的諸多巧合,多位國民黨籍立委直批吳為「拔管」大將、「拔管」部長,甚至直攻教育
部;吳茂昆本人也在媒體前多次憤怒地表示,「我不是拔管,不知道拔管是誰用的詞」。
諮詢小組記錄曝光 吳茂昆態度成焦點
而關鍵的諮詢小組會議過程究竟發生什麼?率先取得會議記錄的國民黨籍立委柯志恩本週
一(14日)於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怒批,教育部竟將該會議記錄列為密件,要到2019
年5月7日才能解密,無法公開予公眾檢視;同為國民黨籍的教文立委陳學聖亦當場要求,
請教育部將該份會議記錄提供給每位教文立委,陳學聖還表示,若教育部堅持不能公開,
他就將文件棄置供人撿取。
會議記錄被公開前,本報記者已先行訪談部分與會人士,一位與會官員透露,諮詢小組第
一次會議中,主要是由陸委會、法務部等與會官員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條文的規
範釋疑,並要求主管機關教育部必須自主查證,意即要求台大方面應持續查證有關管中閔
赴中兼課的指控,而非只是援引中國片面的說法。
該官員指出,陸委會在會中曾作表示,強調對兩岸學術交流會積極鼓勵,並持健康、正面
的態度來看待,但對於法規上未能釐清的問題,希望主管機關教育部能夠清楚函示,讓交
流的學校和老師能有清楚的標準可依循,而此一機制的建立也「刻不容緩」,希望不要再
因為個案的舉報,產生適法性不易認定的情況。
至於外界關切的吳茂昆立場,該官員指出,吳最初是作為專家學者受邀的,在第一次會議
中,他的一些發言「還滿公允的」;至於吳後來突然接任部長、於第二場會議中擔任主席
等,該官員坦言,教育部並未向與會成員們解釋。
教育部召集跨部會諮詢小組處理台大校長遴選爭議,與會成員除了教育部之外,還包括法
務部、陸委會、人事行政總處以及學者專家等。圖/擷取自立委柯志恩臉書
諮詢小組的會議記錄於立法院公開後,一位知情人士也證實上述說法,其實吳茂昆確實在
眾多與會成員中,與內政部、移民署等代表一樣,算是措詞比較沒那麼強硬的。知情人士
指出,會議中法務部政務次長蔡碧仲、法律學者周志宏等,措詞都十分強硬,針對管中閔
赴中兼職的嫌疑「打破沙鍋問到底」,但吳並不那麼在意廈大的事情,甚至認為「不是問
題」。
知情人士指出,對於管中閔一案,吳茂昆更為關注學術倫理的爭議,他認為就算是中研院
的學術研討會屬公開研討會,應妥善遵守學術倫理的規範,同時也認為台大學術倫理委員
會應該介入處理,不應僅是宣稱未完成的論文非學術論文。
知情人士表示,儘管該會全名為「管中閔教授赴中國從事學術交流等活動適法性疑義諮詢
會議」,但其實管中閔赴中兼職的問題,在第一次會議中便釐清得差不多了,未得到具體
的事證,故吳茂昆後來主持第二次會議時,便選擇以管中閔在台哥大兼職獨董一事,作為
主要的討論標的。
http://www.peoplenews.tw/news/9f1cc8ed-db52-453d-90fd-c63ba41f59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