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人民的素養十分仰賴閱讀的風氣
但絕不可能讀得越多越好
真正有價值的書本或者知識根本不可能當作速食一樣大量攝取
而總是需要持續反芻,思考,理解,進而有批判的能力
常看到市立圖書館獎勵借書排行的讀者就覺得很可笑
一年可以看個上千本書的人你會對他有什麼知識上的期待才有鬼
若要把大學的一門課量化充其量也只算讀了一本書
簡言之,相較於量,書的質才是首先應該考慮的
看看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怎麼說
"在挑選閱讀物的時候,掌握識別什麼不應該讀的藝術就成了至為重要的事情。
讀者大眾的愚蠢和反常是難以置信的。因為他們把各個時代、各個民族保存下來的
至為高貴稀罕的各種思想作品放著不讀,一門心思低偏要拿起每天都在湧現的,出自
平庸頭腦的胡編亂造,純粹只是因為這些文字是今天才印刷的,油墨還沒乾透。"
也難怪暢銷排行榜會被
彼得蘇 唐立淇 蝦七八亂寫的心靈勵志
什麼「教你如何和任何人都有話聊」
「三十歲前成為有錢人」
諸如此類的東西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