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國土」外傘頂洲 最快5年沉海消失 (UDN)
https://udn.com/news/story/12113/3153113
2018-05-20 23:40聯合報 記者卜敏正、魯永明、陳雅玲/連線報導
周末這天,一艘觀光漁筏載了四十多人從嘉義東石漁港出發,四十分鐘後帶著沙耙、鐵鏟
登上外傘頂洲踏浪踩沙、觀賞壯闊蚵棚潟湖及蟹群爬移,船家帶遊客挖掘野生文蛤,介紹
這片年年往東南方漂移的海上國土。
外傘頂洲近年已成重要觀光資源,只要氣候好,每天都有觀光漁筏出港登洲,假日更是多
達上千人次,不過學者預估這片樂土可能在二○二八年落入海平面;漁民及觀光漁筏業者
更不看好,認為壽命最多剩五年,再不搶救保固,「移動的國土」將變為「消失的國土」
。
觀光漁筏開出東石港一公里多可見一片沙丘,船長張聰智說,東石港航道兩側因海風帶來
大量海沙,近年出現兩條長約三公里、寬二百多公尺沙丘,早期漲潮還會被淹沒,近二年
沙丘越來越高,已完全浮出水面,周邊成為養蚵區。
船繼續開,四十分鐘後進入東石潟湖,一座座蚵棚吊掛蚵繩浮在海上。張聰智說,潟湖約
一千六百公頃,是東石蚵重要養殖場,占全國牡蠣供應量七成。漁民們認為,外傘頂洲阻
擋了海漂垃圾,讓潟湖保留純淨海水,因此能生產出肥美「牛奶蚵」。
過了潟湖,放眼望去是一望無際沙灘,偶來一陣風捲起細沙,船員笑說「想感受狂沙飛舞
,得冬天來!」張聰智指著西側一座測風塔說,燈塔高卅八公尺、夜有燈火,是外海行船
重要辨識點,十年前塔蓋在島東側,現在島西側,可見外傘頂洲漂移速度有多快。
凱旋觀光漁筏公司主任陳進明拿出一塊斑駁、褪色門牌,勉強辨識出「口湖鄉蚶寮126之
151號」,他說,這是十多年前拆除竹篙寮時留下的紀念品,現在外傘頂洲沒住人、沒草
寮,只剩螃蟹、文蛤及一座測風塔。
嘉義縣政府指出,去年登上外傘頂洲遊客突破十萬人,產值六千萬元;牡蠣養殖一萬一千
公頃,產值約十六億元。外傘頂洲消失將衝擊蚵農生計及觀光業,建議盡早規劃防護方案
。
過去國、民兩黨執政時都有意開發外傘頂洲。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一九九○年搭直升機視察
,認為廣達一萬兩千公頃海埔新生地海域具開發價值,計畫填海造陸,開闢淡水湖、深水
港、海濱遊樂區;前總統陳水扁二○○○年也搭直升機視察,計畫發展海洋觀光休閒產業
,但最後都如「打水漂」不了了之。
雲林縣長李進勇三年前登洲「宣示主權」,計畫發展沿岸漁業觀光,但敵不過大自然變化
,過去外傘頂洲平均每年往西南外海漂移六、七十公尺,現在加速到三百公尺以上,離雲
林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