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想台灣內部幾個主要問題, 如空汙問題, 環評vs產發,
內需市場小與低薪分配, 糧食自給與匯率交換...
其實漸漸指向, 若老是想著平衡區域發展, 那反而會造成每一區域都半吊子
把工廠和住商學校蓋在一起, 把污染源和農田蓋在一起...
把發電廠和環境保護區蓋在一起, 這就是台灣內部互相拉扯永遠無解的病根
反而分區強化區域的特色發展, 才能真正利用空間分隔問題, 做一個釐清
可以利用經濟內容劃分四區即可,
1. 商業與住宅區
舉凡金融, 資訊, 服務, 都需要人口密集才做得起來
進行全面都更提高容積率, 讓更多外區人口移居至此, 提高人口密集度
2. 高科技產業區
高科技產業鍊, 做研發與製造, 集中才有高密度提升效率, 產學就近整合
3. 重工業電廠區
電廠和重工廠蓋在一起, 減少能源傳輸耗損, 集中污染源,
針對污染淨化集中解決
4. 農業觀光區
剩下的淨土, 農業就是農業, 別再混入豪華農舍,
別再混入戴奧辛等毒物, 提高糧食自給率
最好的衝浪場, 最好的山脈, 珊瑚礁岩,
看見台灣BD已經拍給你看, 自然的壯闊最美, 就發揚他自然的美, 降低人為的醜,
此時高鐵公共運輸交通就是動脈,
你可能晚上住住宅區, 早上在高科技區上班, 高鐵不要停這麼多站才會快,
台灣明明這麼美好, 為何要把每個縣市都蓋科學園區, 每個縣市都要有電廠,
吃鎘米, 吸pm2.5, 人潮不夠生意少, 這些應該都可利用國土規劃, 做一個解決
不過連釘子戶都很難說服的台灣, 很有理想或許也沒路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