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普遍都有一種迷思,認為無私奉獻甚至損己利人才是好人
我一直覺得這種心態很奇怪,為什麼一定要自己「受損」「無私」才是好人?
館長其實在這幾波裡面賺到很多東西,而且他的行為都是為了自己。
我甚至可以直接斷定幾乎所有人的行為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才做的。
館長為什麼要做一些樂捐?也是多多少少經過商業經營考量的。
就像是他作為健身房經營者為什麼要開直播一樣。
讓他增加曝光,捐錢捐100萬元,只要隨便一個媒體報導超過10分鐘那就是大賺。
稅季剛結束,想必以館長的財力稅金應該很驚人,他所樂捐的部分也是可以節稅的。
其次還能讓他改進形象,館長肌肉很大但是長得嚇人,
但是善事做多了大家就會覺得他是面惡心善的人,
因此也得到良好的社會形象,只要能夠扭轉就是大賺,
1000萬元也不一定有這麼好的行銷包裝。
最終,他經營的健身房口碑價值建立了,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客人,
賺更多的錢,推廣正確的健美健力格鬥技巧,一舉數得。
其實我不覺得館長是個蠢人的,作為一個經營者,
這些事情他知道是必然的,至於罵政府只不過是跟風罷了,
館長勢必是知道的,現在票房在哪裡?罵下去就對了。
館長是為了自己的形象,生意上面的行銷才來做這些事情的,
無論館長是為了公益的出發點或是為了自利的出發點,
最後讓大家都有更多的錢賺,都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效果,那就是好的。
那誰是蠢人?自然就是死命護航的粉絲了還有瘋狂黑的黑粉了。
有很多人認為陳樹菊是個捨己為人的活菩薩,但我抱持保留意見的。
事實上很多資本家的所經營的企業養活的人口遠超過陳樹菊,
任何一家長久經營的公司,無論產業性質,對社會的貢獻都遠超過陳樹菊,
但台灣民眾痛恨企業經營者,只喜歡樂善好施的人。
事實上利他主義這種損己利人的經營方式不能長久,
反倒是一家能夠互利合作生財的企業可以永續經營。
我不相信什麼善良慈悲菩薩心腸,必然可以達成好結果的,
我們只要看看一家公司的經濟產值與養活的人口,
與陳樹菊養活的人口相比,就知道誰比較有貢獻了。
俗話說的好,給魚吃不如給支釣竿教他釣魚。
我們的社會一直鼓勵捐獻救助弱勢其實常常會造成弱勢者的無力化,
在台灣的環境,只要想要活下去,沿街乞討不用工作也一定有一口飯吃的。
我想問的是,當乞丐的人多了,老是領社會補助,
或是不增進專業能力只靠政府保障基本工資的人,
對社會來說是是負擔呢?還是具備生產力的個體呢?
而這些只靠社會救助而生活的人,對那些天天在工作岡位上奮鬥的人來說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