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點,社會化以及比較
先提社會化好了,和邊際效應可能有點關聯
在社會化之前會覺得社會的內容很新奇,車、美食、精品、旅遊等等
但等到真的進了社會,會發現許多規則其實和理想的不太一樣
車有了第一台新奇,但隨之而來的是車的保養以及花費,不過一般人的薪水有限,不可能不斷花更高年薪換進口車
美食一開始吃到飽、日式烤肉、握壽司、和牛、美國牛排、米其林美食、八大菜系都體驗,但吃過之後,在平常日還是要吃一般的飲食,後來覺得,美食也就是這樣
精品也不可能無限的包、外套、鞋子
旅遊的部分,一開始看到國外很新奇
在房的部分,原本以為經過努力可以買更好,結果發現政府為了稅收,帶頭炒土地,建商也要賺,價格就一層層疊上去,然後銀行因為貸款佔了不小比重,政府以及立法人員也不可能戳破,因此房子買了就是貸款繳下去,也很難一直換
再來就是比較了
看看一般人,可能自己不錯,但再往上看,自己似乎又沒那麼好,是否能夠改變呢?
遊戲規則(法律)都寫好了,哪有那麼多漏洞來進行階級流動,最後總會比到不能比的點
在20-30是最有創造力的階段,制定遊戲規則者先要求大家念書念到22或24,再來是當兵或者基層工作,等到磨過30歲你發現社會的規則之後,也比較難有動力進行大幅度的改善,因為
a.你可能累了
b.你可能變成既得利益的基層螺絲釘,放棄的成本也不小
結果就是階級就可以繼續複製,上層政府以及財團規則制定者可以繼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不用擔心太多人反抗
有點無奈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