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43
先講結論
補助農民或者幫助農民是為了降低人民必需品的成本
在目前台灣農業是半機械的狀態
大部分的農民在50歲以上
他們對於銷售及蛛網理論根本不會想去了解
而這個跟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的人才去做創業誰要去輪班
台灣的人才誰要去種田
基本上當一個工程師比種田的成本更低
報酬與風險相比更為舒適
種田如採果都必須趕在早市以前採完給大盤
沒有比工程師的輪班更輕鬆
而農閒時稻作還需要維護田地有基本狀態(即不能生太多有些種類的雜草
下一輪才不會讓耕作機卡住或者底盤泥土破裂
假使不補助或者幫助時
這些農民大概會把農地放荒(農地無稅
拿來領休耕補助
(因為水庫不足調配水不夠,基本上台南台GG的水說不定要讓更多的農田休耕
台灣糧食自給率是31%
也就是基本上以進口為主了
這裡面蘊含的是每家庭必需品成本都需要含國外貨運費用
、本國檢驗外國農作物成本及保存冷凍成本等
而蔬菜進口量以105年統計來說增至55.1萬噸相較前年漲了28%
引用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2661/
這代表著當台灣匯率波動時
已經很容易變動的蔬菜價格波動會變大
這跟資產配置很像總要有可以平穩波動的配置
目前台灣種田的只剩下老人 家裡祖產是田地的 或者沒有其他選擇的人
這三種類型
其他少數樣本為了台灣農業要好的不是研究員就是農業專業的
但這少數樣本太少了
當農民因為種種的狀況導致不再耕作時
各位的生活成本提高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不要說可憐農民
不幫助農民賺錢
導致自己的生活成本提高
非核心CPI上升
政府還會跟你說核心CPI變動不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