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irdy (是是是)》之銘言:
: 「台灣基礎建設 VS 中國一線城市」這話題,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在八卦版
: 我是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常出現啦.....
: 大部分一看就是隔壁支那跑來的五毛
: 還有的就是類似這篇
: 情感上我當然支持這種、反對那種"我有支付寶我強大"的低能智障
: 但客觀那一面,我覺得這兩者都差不多
: 「基礎建設」到底是什麼?
: 看起來這些文章似乎都是想比較誰比較"現代化"、"高樓化"
: 五毛文章最愛攀比這種鬼東西
: 然後台灣人各種反駁,反駁的也很有道理,因為支那城市尿騷味還有敗絮其中也是有名
: 但我後來越想越不對勁,尤其是廣州發生這種根本電影情節的低能事情
: 我覺得,重點在於,「基礎建設」根本不該是你有多少高樓
: 不該是你有多大的馬路、多新的建設、之類這些
: 該看的是,
: 城市系統供電的穩定性、供水的足量與否、
: 交通的完整與發達(包含道路、公共運輸、行人路權)以及便利性
: 這是屬於建構城市的基礎
: 最近還包含了網路與通信負荷
: 另外還有垃圾清運的能力、排水防洪、災害救損,
恕刪~
台灣只是比對岸早了20年開發,所以早20年遇到這些問題,
其實沒啥資格笑人家,台灣早期做基礎建設也沒考慮這些,
汐止社子島淹水幾十年才修正,
土石流與崩塌問題是在1990年後都市開發擴增到山坡地才發現問題,
建築物抗震問題是921之後才開始,
台南科學園區開發時候有想過要降低空氣溫度減少都市化的能耗?沒有吧~
我們在做開發時候也沒想說都市化衝擊與能耗,
之後出問題花了很多年在修正這些,
中國也是這幾年才在修正這些問題,
歐洲人對中國的看法是中國40年做歐洲400年都市化變遷過程。
歐美有數百年時間慢慢做都市化的修正,
中國只是借歐美的歷史軌跡在做開發,但是已經加速非常快的時間做修正,
台灣與其一直笑對岸的環境與都市開發問題,不如自己先想清楚自己要什麼?
不然整天吵吸管限塑問題,能源問題永遠無解,
國家在一堆垃圾問題上空耗也沒有什麼好處,
最後拿中國不足處在自慰,對我們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