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本我」、「自我」、「 超我 」隨時都游走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
當「本我 」的精神能量 毫無約束 地釋放出來時,就能獲得 愉悅與快感 。 但由於道德的約束與社會的規範 ,本能與欲望常常需依賴防禦機制運用擱置、替換、移情或昇華,透過夢、遁辭、 文學、藝術或意念達到精神平衡的狀態 ,如果壓抑過度 或這些調節機制失靈 ,則有出現精神官能症的可能。
從這個解釋聽起來,「本我 」本非「壞事 」;不過要注意的是當其人社會行為偏差或不成熟,以及人格發展有了缺陷時,就會像你所描述的「一個人遇到任何事情,皆以自己為中心作為出發點,不顧別人的感受 。」以及「一個人凡事都以自己為出發點,遇事推卸責任,錯的都是別人,不會是自己,自己都沒有責任。」的情形,那已經是等同一種心理疾病了。
所以「本我 」主義,一但失調 ,就相當於我們常評論他人行為偏激或失常的所謂「 個人主義 」或「自我主義」抑或「自我意識」了。
我們 在台灣社會常看到的現象 是政壇上的一些政客經常危言聳聽或極度偏激的言論 , 以謾罵無理以為能事;固然有「 作秀 」成份在,但那種近乎心理異常的行徑事實上就是自我主義過度膨脹的結果!而一般人,其實也有不少像這樣的言行,有時會令人髮指,無法忍受!
而本我主義常出現於文青、藝術家、政客、覺青、社運青年、8+9、明星、網紅等族群中,他們擅於以極端的方式去呈現自己想表達給大眾的訊息,如果有群眾呼應他們,他們更不會思量自己的行動,毫無自省能力,像一匹失控的野馬前進。
因此培養成熟的人格才是解決本我失調的不二法門。如此,人際關係與家庭和社會才能臻至和諧而樂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