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gzt (sgzt)》之銘言:
: 法國高中會考哲學題 探問人能否對藝術無感
: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3205152
: 法國高中會考今天展開,首日照例考哲學,今年題目包括「是否必須要遭受不公,才能瞭
: 解何謂公正」、「我們可否對藝術無動於衷」等。
: 文組(L)考題為「文化能否讓我們更具人性」、「我們可否放棄真理」,或根據一篇哲
: 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文章段落申論。
要考的似乎就是叔本華這本書的核心概念:
這世界的真理就是意志(應該翻成意欲),而這世界所有你感覺到的事物
只是意欲的具顯化罷了,稱之為表象,沒有意欲就沒有表象,也就沒有這個世界
例如生殖器、交配對象,只是你性欲的具顯化,食物只是食欲的具顯化
叔本華也稱"我們永遠無法去意欲我們所意欲的",是愛因斯坦曾推崇過的一句話
即是根本的否定了人有自由意志。
而意欲滿足的快樂是短暫的,人只能永遠在意欲滿足後的無聊
與追求不到意欲滿足的痛苦,這兩方來回擺盪,過著悲苦的人生
而脫離悲苦的方式只有兩種:
透過藝術短暫脫離意欲、否定意欲而永久脫離意欲(涅槃)
所以這本書基本上,就回應前面兩個問題了。
要批判叔本華嗎,我看是沒得批,因為在他之後的哲學家
除了尼采,基本上你都沒聽過,也沒人有這個格批他,所以就是有標準答案
這種主觀性這麼強烈的題目當哲學考題,對於培養思考有待商榷
: 經濟社會組(ES)考題為「所有真理都是最終確定的嗎」、「我們可否對藝術無動於衷」
: ,或根據一篇社會學家涂爾幹(Emile Durkheim)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文章段落申
: 論。
一樣,涂爾幹在談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強調的是集體意識
集體意識即社會中人們所抱持的共同情感、信仰或價值觀
宗教只是集體意識的具顯化罷了,宗教就是社會集體意識的再現
宗教所謂的真理也只是反映社會的集體意識
依據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族群,產生不同的集體意識,而產生不同的宗教
所以就宗教層面,沒有所謂的絕對真理,集體意識就是那個社會的真理
而藝術的起源其實就是來自於宗教,在反映的就是社會的集體意識
所以我們是不可能對藝術無動於衷的,除非那個藝術不在我們的集體意識的範疇內
這個大概也沒得批,談宗教的大社會學家也沒幾個
聽過的大概只有馬克思,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幫兇
也是主觀意識非常強烈的考題,對該作家的思想沒有基本概念就掰了
雖說法國會考這種考題,也不能說是多靈活啦,基本上還是在考你有沒有看書
但至少考的都是大作家的思想,多少還是較台灣的高中教科書有啟發性的
只是若讓心智還沒成熟的青年來看,會很容易變的悲觀跟憤世嫉俗阿
敢這樣考,可見法國青年心智應該都還滿早熟的,這才是要去了解的
若直接拿到台灣來套用,政府大概三不五時就要擔心台灣青年自殺
、台灣青年有事沒事就要占領行政機關之類的事八,也太驚心動魄
所以還是要考量國情、文化,不要盲目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