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卦點說明:這次在「有個女孩被殺死了」的事實裡,隨之而來的第一張標籤便是
「#性侵」,再來是「#藝術」、「#原住民」「#嬉皮」、「#性解放」、「#毒品」。
我們都知道這些標籤背後其實有一個龐大的架構以及歷史脈絡可循。他最真實的原貌。
「並非真的只是單純的一個扁平被台灣社會大眾認知的負面詞彙」。
鄉民不要再貼標籤了!
FB連結:https://goo.gl/17bXjZ
FB內容:
「#有一個女孩子在草原裡的帳篷被人殺死了。」
當我們看見我們無法接受的事實的時候,我們都會先貼上「#標籤」,去建構一個理由來
說服自己接受這樣的現況。
-
而貼標籤的同時其實也是保護自己的一層膜。就像我們在看中國僵屍片都要貼上那些標籤
符咒,來限制對方的行爲行動,接著我們都可預料,今天要不是你趁機逃走,就是為了要
殺掉殭屍,一切都是為了 [保護自己的安全感],捍衛自己的存在。
-
但我們有沒有想過一種可能,
保護自己的同時,
#那些標籤會擴大對事實的扭曲與傷害呢?
-
而這次在「有個女孩被殺死了」的事實裡,隨之而來的第一張標籤便是「#性侵」,再來
是「#藝術」、「#原住民」「#嬉皮」、「#性解放」、「#毒品」。
-
我們都知道這些標籤背後其實有一個龐大的架構以及歷史脈絡可循他最真實的原貌。“並
非真的只是單純的一個扁平被台灣社會大眾認知的負面詞彙”。
-
而我們都清楚知道,當你使起這個些「龐大」的名詞來作為一種「負面解釋」的標籤、甚
至是包裝自己對於 #無法接受的事實與恐懼 的時後,是否有想過,在標籤背後的,其實
都只是無辜的人們呢?
#別用你的不安殺了無辜的人
-
事件新聞來源ㄧ
http://m.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461442
事件新聞來源二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618/1375359/
-
#當我們檢討人被害者的時候先看這支影片吧
為什麼,我們會指責受害者,而非加害者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Z7faTTa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