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距離佛陀時代那麼久,
已經很難考古佛陀當初真正說了甚麼,
為什麼這樣說,在甚麼時空背景才這樣說,
而當時的行事規則套用在今日是否有需要調整?
我個人目前是盡量吃素偶而才吃肉的狀態。
先不論吃素到底是否為真正的慈悲,
設想若今天我平常養了一隻牛、羊或雞,
要我殺他當作食物,看到牠眼中的恐懼我都會不忍,
但平常我們並不需要親自屠宰動物,
因此我們能夠不須面對這個過程而開心享用,
然而不去面對不代表這些過程不存在。
所謂的三淨肉
一、不見,我眼不見它被殺時的情景;
二、不聞,我耳不聽它被殺時哀叫的聲音;
三、不疑,它之死不疑是為我而殺者。
以第三點而言,在現代社會,除非你真正持缽化緣,
或是專門只吃剩菜,否則很難符合條件。
我們去餐廳點肉,餐廳就需要去向肉商購買肉類,
而屠夫的業務量就會變多;即使我們去朋友家作客而吃了肉類,
對方大多也是先預設你會吃肉,而購買肉類來烹調,
能達成「它之死不疑是為我而殺者」的狀況少之又少,
因此若要真的要遵守並避免掉這些爭議,直接吃素會是最簡單的。
我認為是否吃素在無論對於宗教/環保/健康來討論都很值得討論,
以吃素是否慈悲來說,
植物也是生靈,吃植物是否慈悲? 是否要直接辟榖才是真正的慈悲?
每種動物或植物,在被宰殺時,其痛苦程度是否有差異?
(有一說是痛苦程度上 牛羊豬>雞鴨>海鮮 但像海豚那種動物靈性程度就又高於前述)
但除非我們真的有當過這些動植物的記憶,否則不論從文獻上,或是用科學研究,
我們都不容易得到真正的答案。
我認為我們可以去多了解在一盤盤餐桌上的佳餚,
背後畜牧業的運作模式及屠宰過程,
再自行選擇是否吃肉,
若還不能做到吃素或認為自己的身體真的需要肉類,
那就去感謝為了提供我們身體的營養以及心理的滿足,
這些動物所做的犧牲。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除非修煉成仙,否則不可能不對地球上的生靈造成傷害或消耗,
重點是了解這個過程,並有意識地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