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國中小情侶跳樓前 最後對話及遺書曝光

作者: JeffMnO4 (H2SO4isStrong)   2018-07-07 09:43:42
看到原文底下留言一堆人檢討小情侶真的是很可笑。酸民們不是不喜歡檢討被害人嗎?為什
麼今天命案的角色設定跟內容更改一下大家改口檢討被害人了?
根據艾瑞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八階段,12-18歲的青少年此時的任務是自我統整,尋求認同
。因此這時期的青少年會相當依賴同儕,因為平時相處時間最長,是獲得認同感以及找到角
色定位的最佳團體。
(可以參考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Erik-Erikson.html)
今天班導師帶頭霸凌學生,還派出學生組成糾察隊,搞得班上同學多半對被害人敬而遠之,
缺乏認同的被害人心理上當然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國中時期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每
天有一個長輩帶著其他你的同輩數落你、責罵你,請問各位酸民不會崩潰嗎?
至於被害人是不是玻璃心,我舉個比喻好了。假如每個人都像是一塊黏土,而生活中的一切
,如經驗、接受的教育等等像是塑造這塊黏土的力量,而使每個人成為了不同的容器而獨一
無二。我們為什麼能要求每一個杯子面對霸凌時能裝得下同樣的苦難呢?
酸民們不要用自己好像過來人的態度,去檢討小朋友們生前經歷過的一切好嗎?這種行為跟
倚老賣老說自己以前當勞工也都是苦過來,不知道年輕人在抱怨什麼的那些慣老闆不是一樣
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