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最後一段應該是指與趙無忌的戰鬥,
因為那場戰鬥的結果決定了電影的結局,
這就像看球賽,看到某個分數落差或是某顆致勝球後,
後面的時間就無關勝敗了。
而這場戰鬥是蘇燦打出第十八掌。
雖然電影裡口白是降龍有悔,
但這其實就是原著裡的第一掌亢龍有悔的名稱。
亢龍有悔出自易經,雖然我不知道易經這本書是幹嘛的,
不過我會Google,
而亢龍有悔的前面先講到了飛龍在天
顯然當人發展到這個階段,是靠自己的才能飛上來的,
這是最適合讓他發展的階段。
但是飛一飛突然飛成亢龍有悔,
我怎麼看就是看不懂,
大概就是飛太高,爽過頭了。
像一代宗師的老猿掛印,關鍵在回頭的那種。
當你飛得太高,要記得自己是不是得意忘形?
而這正好呼應了柯文哲喜歡強調的兩個字。
反省。
電影裡面蘇燦是在意氣風發的時後踢到鐵板,
在逆境中重新出發,大起大落!
自然有了一套屬於他自己的體悟,
而且一定深刻。
所以他與趙無忌最後的戰鬥,
不是從書上學到第十八掌,
是透過被風翻頁的書而發現,
這是暗示他的最後一掌,
是透過他自己的體悟而來。
那柯文哲透過反省體悟到什麼鬼其實我不清楚,也沒什麼興趣知道,
我只知道我的體悟是我想問我的500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