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kydier (噫!)
2018-07-20 21:53:291.媒體來源:
udn
2.完整新聞標題:
氣象局新地震發布系統 定位、震度可望更準確
3.完整新聞內文:
台灣平均每年地震3萬次,氣象局每年平均發布有感地震次數627次,前年開始著手研發
新一代有感地震報告發布系統,包括增加測站分布數量、觀測儀器種類等,未來氣象局發
布地震定位、震度都會更準確,甚至可觀察到明明有地震、但過去卻測不到的地方,新系
統將於下周一上線。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最大改變是觀測儀器取樣率從每秒50點、解析度16位
元,提升至每秒100點、解析度24位元,過去定位都會有2至3公里的水平誤差,新的水平誤
差上限可縮小到2公里以內,且同一時間的點數更多更清晰,代表資訊更精細,同一個測站
以前觀測不到的震波,現在都可以看到。
陳國昌說,由於地震強度由震幅決定,過去16位元系統頻率較低,可能漏掉最高震幅,
現在利用24位元系統就可改善這種情況,是滿大的改變,氣象局5年前開始更換各測站儀器
,前年開始做整體的系統測試,今年終於要上線,舊系統會並行半年以利輔助備援。
氣象局原有110個測站,為減少各測站分布的空缺區域,優化地震偵測能力,已針對山
區、各縣市加密補強測站,尤其是中央山脈,現在測站已超過150個,並把某些離線測站改
成即時測站,一旦地震發生就能更快傳遞訊息,不用依賴人工。
氣象局表示,過去有些地方有地震,當地民眾明明有感,但因為測站分布較不密集,所
以不會發布地震報告,新系統上線後就可排除此問題。新的系統還增加地形資訊,從2D變3
D影像,讓民眾可以更加了解地震發生的地理位置。
另外,地震觀測儀器種類也增加,過去主要使用強震儀,未來將納入速度型地震儀、寬
頻地震儀、井下地震儀與海底地震儀,增加中小型規模地震與遠震的偵測能力。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256754
5.備註:
火星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