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房產稅逼近 中國房市「大收割」內幕

作者: maruEX (KATE)   2018-08-22 09:03:45
房產稅逼近 中國房市「大收割」內幕
http://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14/10/1410291716021813.jpg
外媒分析,中國房市泡沫破裂對消費者信心產生毀滅性影響。圖為北京一建築工地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8年08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何堅報導)中國房市最近異象連連,土地出讓
流拍成潮、政府賣地收入卻再創新高,政府調控房價刷新記錄、房價依然漲勢不停;前陣
網絡才放風一個港版「房地產稅徵收細則」,陸媒日前又爆料說房產稅今年面世。種種跡
象顯示,中國房市即將開始「大收割」。
《經濟觀察報》日前引述「值得信賴、接近稅法系統的深喉」的消息說:「房地產稅今年
一定會跟大家見面。」
雖然該報導對此消息表示吃驚,但強調說多個消息源都指出房地產稅今年會面世。
房地產稅,在中國已被討論好多年。這一次或許是狼真的要來了。
房地產稅,「狼來了」
今年6月中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實現全國聯網。這意味著,中國人未來無論在
哪個城市買下多少套房屋,都逃不脫房地產稅的大網。
8月15日,中共國務院要求:2019年6月底前所有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將全面實
施「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業界擔心,這是一二線城市將被開徵房地產稅的前兆。
業界估計房地產稅立法會在2020年通過,2021年可能在北上廣深、重慶、杭州、南京等城
市試點徵收,隨後推向更多城市。
政府層面上,不僅統計局開始放風。負責起草房地產稅法草案的中共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
委員會主任史耀斌,之前也放風說:
房地產稅屬於地方稅,收入歸屬於地方政府,而且會按照房屋評估值來徵稅。
中共擬議中的房地產稅至今未露真容。如果依照中共說法、參照國際慣例的話,房地產稅
對中國人而言,真的是狼要來。
根據美國地產數據商ATTOM Data 2016年房產稅分析報告,美國房產稅2016年實際稅率為
1.15%。
依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7年北京市平均房價:67951元/㎡,平均工資:9942元/月
。北京市一個拿平均工資的雙職工家庭,家庭年收入是24萬元。如果想要購買80平米的均
價房屋,房價540萬元。夫婦兩人不吃不喝工作23年,才能存夠購房款。
中共央行官員今年4月提出「六個錢包」理論,建議民眾掏空夫婦以及夫婦雙方父母的錢
包,集合家庭兩代人的財力,付首付貸款買房。
如果一個家庭掏空了六個錢包,背上高昂利息,買下這套房子後,很快又迎來房地產稅了
,情形會如何?
假如參照美國1.15%稅率,這對夫婦每年需再向中共繳納6.2萬元(每月5100元)的稅金,
才能保住自己的住房。
雖然三四線城市房價低於一二線城市,但當地居民收入也更低,一旦被開徵房地產稅,每
年額外增加的稅金支出,都會是一筆巨大的負擔。
房產稅,地方政府的救命錢
在北美,房產稅是當地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主要用於市政服務等公共支出,所以房
產稅的稅率是按照政府支出來確定,即「以支定收」。
在中國,擬議中的房產稅,最大作用是作為地方土地財政的替代品,成為中共地方政府的
收入來源之一。
看起來中共似乎是在與國際「接軌」。不過,兩者有本質差異。
一個是土地產權:海外的房產,土地屬於業主,房產稅是給自己繳;中國的房產,土地「
歸屬」中共,房產稅是替中共繳。
另外一個就是稅收主體(政府):北美的地方政府,是「民有、民治、民享」;徵稅要民
眾授權,亂花錢會被選下台,財政低效會破產。中共的地方政府,截然相反。
所以包括中共體制內的眾多學者、商界精英,都對房產稅持負面態度,認為在中國開徵房
產稅缺乏法理依據,同時會衝擊房市。
經濟學家馬光遠甚至認為,(中共)限價政策實際上助漲了恐慌性買房,他因此懷疑「很
多政策失效的結果是為了加快房產稅的出台鋪路」。
馬光遠指出,中國高房價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壟斷,政府從來都是把房地產當成財政創收和
穩定增長的工具。
中共官方數據似乎印證了學術界的共識。
今年各地土地出讓雖然流拍(拍賣失敗)超800宗,但主要原因是房企資金緊張。地方政
府賣地收入依然暴漲,上半年土地出讓收入2.7萬億元,同比增長43%,從側面顯示出地方
財政壓力持續增大。
尤其是中美貿易戰重創中國經濟,政府稅收隨之減少,去槓桿導致貸款也變難,地方政府
剩下的生財之道,唯有賣土地。
但賣地遠遠不夠。
中共地方政府去年隱性債務約47萬億元,這意味著僅僅為支付隱形債務的利息(地方債券
平均利率3.98%),地方政府就得在財政預算之外籌資1.9萬億。
然而地方政府去年財政收支虧空8萬億,即使中共通過財政大輸血來平衡,地方財政依然
背負1.5萬億元的赤字,連帳面上16萬億元的債務都沒錢還,只能用置換債券的名義借新
債還舊債,更勿論隱性債務還本付息。
例如湖南、四川省部分縣市近年來頻頻拖欠公務員工資,政府負債甚至比當地GDP高出數
十倍。
技術上講,中共地方政府早已破產。如何讓地方政府生存,成為當下中共的難題。
於是,從高官到體制內的專家們紛紛吹風:房產稅,來了。
房市將開啟大收割
房產稅,是中共為地方政府準備的救命鐮刀,準備在房價飛漲的中國房市上割韭菜,而且
一年一茬地收割。
總市值高達430萬億元的中國房市,吸蓄了中國民眾的大半財富,成長為中共收割國民財
富的最大的蓄水池。
只是,房產稅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割韭菜,也能割傷收割者。
如果房產稅衝擊房市,造成恐慌性拋售,會直接觸發一系列系統性金融風險。屆時中共收
上來的就不是救命錢,而是催命符。
如果不收房產稅,中共想要維繫地方政府的運作,就不得不加印鈔票、加大舉債。但在貿
易戰和經濟下滑的內外壓力下,那麼做等同飲鴆止渴,會激發資本外流,最終導致經濟崩
盤。
中共別無選擇。
房產稅,會怎麼收
中共宣傳「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是擔心房市失控崩盤,至於說房價,還得讓它飛一陣,
特別是三四五線城鎮的房市,更得讓房價飛,房價越高,收上來的稅越多。
業界認為,房產稅會按評估值來徵收,但徵收起點不明確。
目前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按房屋套數起征。「按套徵收」,打擊面小,能打擊炒房客。
第二種,按房屋面積起征。即地方政府根據地方發展狀況設置起征額度,對持有住房面積
超過一定值的個人或家庭徵收房產稅。
目前業界相信,中共傾向於按房屋面積起征;但具體是會按照存量(超過起征面積,對所
有面積計稅),還是增量(只對超過起征點的面積計稅)徵收,尚無定論。
上海和重慶試點房產稅多年,徵稅主要對象是人均住房面積大於60平方米的居民家庭,標
準較寬鬆,被外界視為不成功的例子,所以中共打算實施的房產稅,標準可能比上海重慶
嚴。
4月份網絡流傳一個據稱是香港媒體披露的房地產稅徵收細則,曾經引發各方熱議。最近
大陸媒體又開始炒作一個房地產稅細則2.0版本,其實仍是先前的港版房地產稅細則。
有中國學者相信其「可以看作是政府方面放出的風聲,為測試市場『水溫』,以便確認推
出房地產稅的時間和具體稅率。」
港版房產稅細則包括計稅家庭、家庭基本居住套數、家庭免稅居住面積、稅率、徵稅流程
等十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在最受關注的免稅面積和稅率上,港版細則稱:
免稅面積,按照人均免稅面積乘以家庭人數計算;人均免稅面積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為
30-60平方米。
稅率,採用分段累進稅率,年稅率為0.8%-5%。
具體來看,其將應稅面積劃分出0.8%、2%、3%、4%、5%五檔。超過免稅面積落在基本居住
套數以內的部分,年稅率則為最低稅率0.8%;超過免稅面積落在基本居住套數外第四套或
以上的部分,年稅率則為最高稅率5%。
基本居住套數,其規定夫妻處於在婚狀態的,基本居住套數為兩套;單身未婚或夫妻處於
非婚狀態(包括離異、喪偶)的,基本居住套數為一套。
例如一個四口之家,在廣州擁有兩套房子,每套120平方米;人均免稅面積30平米,房價5
萬/平米。該家庭實際應稅面積為120平方米(2×120-4×30),每年應繳納房地產稅為
120×50000×0.8%,即4.8萬元。以此類推,擁有套數越多的家庭,房產稅稅率會越高。
房產稅或將影響數億人
按照目前放風的房產稅細則看,人均免稅面積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有多少中國人可能被開
徵房產稅。
如果人均免徵面積是60平方米,按照2015年人口統計數據,中國約有1.44億城鎮居民需要
繳納房產稅。
如果免徵面積是嚴格的40平米,意味著有2成多(3億)的中國人要繳房產稅。
依據中共統計數據,中國占比20%的高收入群體,2016年人均收入54543.5元。
如果每年還要再向政府繳納以萬元為單位的房產稅,能有多少中國家庭負擔得起?#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8/21/n10656102.htm
備註:
「六個錢包」理論...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