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文我在這板都寫好幾次,就不重述了。
※ 引述《moonmaker (Waiting Molina)》之銘言:
: 因為真實的歷史是 北伐主力不是蔣公嫡系
: 在北伐之前
: 黃埔軍校在廣東商團事件 打爆陳炯明 統一廣東等重大事件中都表現傑出
: 其中的許多主幹都是共產黨人 國共合作不是講假的
: 比如黃埔一期
: 國民黨 杜聿明 胡宗南 鄭作民 俞濟時 關麟徵 桂永清 賀衷寒 黃杰 陳明仁
: 鄭洞國 馮聖法 黃維 李仙洲 李延年 侯鏡如 宋希濂 孫元良 余程萬 劉戡
: 蕭贊育 李默庵
: 共產黨 徐向前(中共建國十大元帥) 陳賡(中共十大將) 宣俠父(中共宣傳部長被殺)
: 左權(工農紅軍副參謀長 於抗戰殉國)
: 另外還有一個經典人物 蔣先雲同時加入國共兩黨 黃埔一期第一名畢業 第一個營長
: 第一個團長 第一個晉升陸軍少將(可見老蔣有多器重他) 但中山艦事件後 退出國民黨
在中山艦事件後,國共雙方協議禁止雙重黨籍,蔣介石要他親信的第1軍官兵選邊站,
要退出中共,要不退出第1軍;深獲蔣介石器重的蔣先雲選擇了中共,
但國民黨方面也挖走了周恩來的愛徒李默庵,他是第一批3位晉升中將的一期生之一,
另兩人是胡宗南和李延年。
第一位升上團長的黃埔一期生不是蔣先雲,是孫元良,他是第1軍第1師第1團團長,
另外還有范漢傑(第4軍第10師第29團)、李杲(第1軍第20師第60團)兩人,
不過當時孫元良只有23歲,范漢傑30歲,李杲則已經33歲。
蔣先雲原本是第3師第7團黨代表,後調任蔣介石的侍從秘書,
北伐開始後才外放為補充第5團團長。
蔣先雲在寧漢分裂時主動宣布切斷與蔣介石的關係,
但他這個舉動反而被中共懷疑,使他只能繼續擔任團黨代表,直到他在前線戰死。
蔣先雲之所以會受到推崇,除了他本人的聲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早死。
: 後來寧漢分裂 自覺國共無法合作 在北伐河南戰場帶領一個團對三個師決死沖峰
: 激烈陣亡
: 老蔣的功能只有在廣東的時候 尤其是打陳炯明時 主帥竟然帶隊沖峰 衝過頭 被陳軍包圍
: 老蔣覺得必死 決定舉槍自盡 這時候他的學生中共未來大將陳賡 硬背著老蔣逃命
: 也因為這一次救命之恩 老蔣下令 在戰場上只能生擒陳賡 不能殺他
陳賡在1933年的時候到上海治療腿傷就被逮捕了,後來是被宋慶齡放走。
: 北伐大多數的硬戰是兩個部隊打的 一個是第四軍 一個是第七軍 打吳佩孚 打孫傳芳
: 安徽暴打張宗昌的白俄軍(原帝俄西伯利亞軍人) 都是這兩個軍團作主力
: 第四軍的主幹幾乎都是共軍(後來的新四軍事件就是這個部隊)
: 第七軍就是桂軍(李宗仁白崇禧的嫡系部隊 這部隊一直打到松滬會戰才敗給日本人)
安徽是孫傳芳的地盤,不會有張宗昌白俄軍出沒,
你可能是將1925年的蚌埠、固鎮戰役搞混了,這是孫傳芳打贏張宗昌的代表作。
一半的第4軍和第7軍擔任第一波攻擊主力進入湖南,和唐生智的第8軍會合,
吳佩孚的主力已經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滅團了,
重建後的部隊也在1926年的南口大戰中消耗殆盡,剩下的都是二線以下的雜牌軍,
能撐這麼久已經算不錯了。
第4軍的主幹是原本的粵軍第1師,
進入兩湖作戰的只有陳銘樞的11師、張發奎的12師和葉挺獨立團,
但第4軍被中共滲透的很嚴重,因此在中共南昌暴動時有不少人被拉走。
到西安事變後國共合作,共軍一律掛上國軍番號,留在東南的共軍由葉挺指揮,
才因為他的名義而被稱為「新四軍」。
至於正牌的第4軍之後跟著張發奎到處跑,1932年時正式併入中央軍,
屬於粵系的半嫡系部隊,打過抗戰跟內戰,
有一部份撤到台灣,編入海陸系統存續至今。
新桂系的第7軍在北伐打得很賣力,不過他們在1929年的蔣桂戰爭就爆了,
不用等到日本出手。
: 老蔣的第一軍在打南昌時甚至行軍太慢差點被吳佩孚打殘 只有在打南京時
: 才有一絲絲的亮點 不過中原大戰時 老蔣用錢官位地盤整個逆轉勝
打南昌的是王柏齡(第1軍)、朱培德(第3軍,滇系)、程潛(第6軍,雜牌湘軍)
孫傳芳軍撤走後,王、程兩人入城接管,朱培德留守城外,
據說王柏齡認為孫傳芳軍短期內不會折回,就載著一眾軍官去逛妓院了,
程潛雖然沒去,但也回到軍營裡睡覺,結果當天就被夜襲,
好在朱培德見苗頭不對跑來接應,才救到程潛,
而王柏齡雖然落跑成功,但害怕被蔣介石追究,就扮成和尚躲了起來,
直到蔣氣消後才回去道歉。
: 另外北伐會這麼順 老共的工農運動扮演極大的正面影響 比如在湖南農村
: 老毛北伐時在此主持運動 北伐軍打過來 後勤是整個中共的的黨部在負責
: 在上海 周恩來負責工農運動 就像上海皇帝演的那樣 北伐軍還沒打到上海
: 上海有一半華區已經在上海共產黨手上了 所以北伐軍進上海 老蔣才會開始殺人
中共在湖南農村根本超失敗,抄了一堆湖南籍軍官的家,還把人家父母抓去批鬥,
弄到前線湖南官兵人心惶惶,最後搞出了馬日事變。
周恩來的上海工人暴動玩了三次才成功,前兩次都被孫傳芳的人壓下去了,
第三次也是因為白崇禧的大軍開到城外,守軍無意再戰才成功的,
而原本同情中共的黑幫和資本家也是因為害怕向湖南一樣被抄家,才跑去找蔣介石合作。
: 有人說 政戰學誰的 沒錯就是學蘇聯的
: 另外國父如果多活十年 歷史真的會改寫 老孫晚年有左傾現象 在中山艦事件以前
: 老蔣可是有紅色將軍的稱號 當時國民黨的右派力量是很微弱的
孫中山很投機,如果蘇聯惹火他,卻又讓他找到其他靠山(比如日本)時,
他一定會倒戈過去。
而國民黨右派只是分裂,整體而言還是比中共強,
胡漢民、汪精衛、許崇智的政治實力都不差,左派能打的廖仲愷也被掛掉了,
後來有軍權的老蔣也站到右派一邊,左派當然GG。
: 不過老蔣兵進江浙 故事就改寫了 但是孫文如果多活十年以他當時的威望
: 真正的統一 會先完成 日本帝國主義搞不好真的不敢開戰
推 immengod: 據說北伐有軍師楊永泰利害101.137.206.178 08/28 22:36
→ immengod: 剿共前死了,蔣就不神了101.137.206.178 08/28 22:37
楊永泰和北伐沒什麼關係。
他是國民黨政學系的成員,在護法時期和舊桂系合作抵制孫中山,
孫中山回來之後,南方政學系失勢,他只好回到北方,
但又碰到曹錕選總統而玩不下去,只好搬到上海靜待時機。
北伐時,楊永泰透過政學系的黃郛、張群和蔣介石搭上線(黃、張都是蔣的結拜兄弟),
並向他提出了在北伐後對付其他軍閥的看法,才獲得蔣留用。
他的做法很簡單:
用金錢收買馮玉祥的部下
用虛名穩住閻錫山的人馬
用武力擊倒李宗仁的軍隊
用外交拉攏張學良的信任
這幾招在蔣桂戰爭到中原大戰的一系列衝突都發揮效果,才使楊永泰的聲望水漲船高。
楊永泰第二次出名是在對付中共的圍剿戰役,他當時擔任鄂豫皖剿匪總司令部秘書長,
當時國軍有能力在正面對決中擊敗共軍,但共軍有農民的支持,
國軍根本抓不到對方,還三不五時被包圍吃掉。
楊的做法是想辦法將政府的控制力打入鄉村,整頓地方的建設與吏治,
並以保甲制度組織居民,讓中共無以滲透,並封鎖對方的經濟。
他的做法也確實將湖北、安徽的共軍大抵肅清。
不過楊永泰的做法得罪了當權的CC系,最終使他在1936年遭到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