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ckgolden (鎖金)》之銘言:
: https://youtu.be/7TWO7nYw67c
: 3D列印真的是模具業在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 我看很多佛具店還在拿木頭雕刻佛像與神像。
: 不但消耗木材資源,而且曠日費時,價格也昂貴。
: 為什麼不直接用3D列印出來就好了?
: 又快又便宜,而且也愛護林木資源。
以傳統來說講就的是入神也就是神比較容易附在上面或者說附靈也可以
就以材質來說一紙二土三木
紙比較好入神
但是容量受潮壞掉
通常用在臨時活動如中元節的大士爺
土次之
但是土很重 所以常見在鎮殿的大神像
移動不易
所以用木頭有一種好保存跟材質輕移動又方便
好的木頭用百年都可以的
所以你要3D的話材質用紙漿然後加固也是OK
但我想老人們不接受的
補充
入神儀式與神像的製作材質有著密切關係。臺灣民間神像的雕刻司阜將製作材質給予次第
順序,常言「一紙、二土、三木、四石、五金」,不僅與造像技藝的難易、經濟能力、製
作經費有關,從宗教眼光來看更攸關入神的難易度。
一般法師公認紙是最快、最容易入神的材質,因此進行臨時性或特殊性的祭典、法事時,
常選擇製作耗時短、精細、儀式後可直接火化的紙像。由此可見神像的靈性是神像製作中
的關鍵。
至於最常見的木雕神像,有些會在入神時「裝臟」,就像人有五臟六腑。做法是在神像的
背部開挖一個圓形或方形的「入神洞(腹臟孔)」,於選定的吉日,放入香灰(代表香火
傳承)、符咒、五寶或七寶(金、銀、銅、錫、鐵、瑪瑙、珍珠,象徵吉祥驅邪)、五色
線(紅、黃、白、藍、黑五種顏色的絲線,代表五行俱全)、五穀(稻穀、豆類,象徵五
穀豐收)、銅錢、「命書」等「入神物(腹臟物)」,封榫起來,為神像注入靈性。
有時裝盛五穀、五色線等入神物的麻布袋會縫製成像人體脾胃等內臟的形狀,彷彿是神像
的五臟六腑。此外,放入的物品隨著各地的習俗有所不同,例如臺灣有些地區武神會放虎
頭蜂、蜈蚣、文鳥等活體動物,據說可以增加靈性,彰顯神威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