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eliosy (這一欄是要做啥用的)
2018-09-11 14:53:59誰能當第一個賺錢的電動機車!光陽柯勝峯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洪雅筠、胡照鑫、李盛雯/台北報導
台灣電動機車市場在光陽和Gogoro兩大業者努力下,生機勃勃,前景看好;光陽董事長柯
勝峯最近接受一連串國際媒體專訪時,一改過去沈穩低調的風格,透露他的下一步是「要
讓光陽成為第一個會賺錢的電動機車」,短短一句話,看似簡單,背後卻是翻天覆地的產
業變革。究竟背負著家族傳承使命的他,要如何帶領老字號的光陽,在萬物互聯的時代,
打造第一個會賺錢的電動機車王國?
提到電動機車,消費者心中想到的第一品牌不是光陽就是Gogoro,到底誰是真正的台灣電
動機車王?有人說要看第三家業者,三陽(SYM)。
三陽8月加入電動機車大戰,現正評估是要加入Gogoro或光陽陣營,或是自己發展出另一
套模式?這使得已經開打的電動機車大戰,戰況更加複雜。然而,無論是能源公司或是傳
統機車業者,究竟要如何靠著電動機車獲利?
電動車獲利模式未明!光陽怎麼賺錢?
台灣電動商用車聯盟理事長陳仁達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專訪時指出,光陽和Gogoro
這兩家公司雖在策略、充換電模式上,駛向完全不同的道路,但同樣的是,這兩間企業都
是「投入越多賠越多」。
放眼全球,電動車的「燒錢模式」以特斯拉(Tesla)最為知名,2017年特斯拉每小時燒
掉48萬美元,當特斯拉陷入Model 3生產地獄時,情況更是慘烈,直到2018年下半年
Model 3量產上軌道,情況才稍微減緩。
回到台灣,以電動機車先行者Gogoro為例,2015年時獲得18億元國發基金及國內知名企業
家包括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等人投資,去(2017)年中又完成第三
輪融資取得90億元資金,接著陸續發行40億元無擔保公司債,看似已在電動車大戰正式開
打前期就已「站穩腳步」。
但事實並不然。Gogoro雖有大筆資金湧入、電動機車銷量也快速成長,但新車銷售毛利卻
偏低、甚至有「賠錢賣」的情況,Gogoro執行長兼創辦人陸學森便曾坦言,「從來不打算
賣車賺錢」。
相對地,光陽雖然準備已久,但在上市的速度上是「後發者」,今年才大舉進入電動機車
市場,要如何獲利,格外受到外界關注。柯勝峯幾度被問到「光陽銅板價」時,解釋了他
所規劃的,要讓光陽靠電動車獲利的藍圖,與其說他想的是賺錢,不如說先做到「不虧錢
」。
柯勝峯舉出日產Leaf電動車可在2018年可以開始賺錢為例,直指這是「非常大的突破」,
同時透露若光陽在明(2019)年做到6萬台「是有賺錢的」,更重要的是──能追平
Gogoro 3年的成績。
光陽新商業模式 要讓電動機車不再是一件「虧本生意」
柯勝峯在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專訪時提到,他要讓光陽成為「電動車的Game
Changer」,在台灣電動車市場近年幾乎已被創立不到十年的Gogoro佔去半壁江山的此時
,擁有光輝歷史卻也可能是另一種包袱的老牌子光陽,卻敢宣告進軍全新市場而且還要做
「電動車的Game Changer」,這勇氣從何而來?
當光陽的電動車銅板價方案出爐時,複雜的方案讓部分消費者大呼看不懂,也有人認為,
光陽是急於想與Gogoro分一杯羹,才急著推出電動機車;與Gogoro換電全然不同的充電模
式,對於已經被Gogoro早一步教育過的消費者來說也很陌生。
但時間會證明一切,光陽的每一步策略都經過無數的思考和抉擇。細看光陽的定價方案與
充電模式,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著「商業模式」,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在消費者能接受的範
圍內,讓電動車不再是一件虧本生意。
柯勝峯曾指出,「換電模式」與生俱來會產生多餘的成本,消費者往往得負擔1人份以上
費用,而光陽月租299騎乘1,000公里,消費者只需一顆電池在家充電,並單單負擔一天騎
乘的費用即可;若消費者某月有里程需求或出國遊玩沒有騎車,也不會有多的追加費用。
再加上光陽採取的模式是當消費者需要更換電池時,車廠才會查看里程紀錄,因此一年
1.2萬公里是不用另補費用的,此種從寬計算的模式,為的就是要減輕對價格敏感的二輪
車消費者的負擔。
https://cnews.com.tw/002180906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