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lausewitz (理論學家)》之銘言:
: ※ 引述《kylecamine (kyle)》之銘言:
: : 非核家園綠電最大的問題目前都沒人討論
: : 就是 綠能不能作為基載電力
: : 假設台灣每天用電量為100
: : 意思就是發電量要達到110
: : 多出的10為備用電力
: 你知道每天中午的用電量如果是 100,深夜的用電量還不到 70 嗎?
: 你知道夏天最高用電量如果是 100,冬天的最低用電量還不到 50 嗎?
: 基載是穩定而持續的電力需求,但電力需求是每 24 小時起伏的波型,超出最低用
: 電量的部分,本來就不是用基載去處理。
調度的部份是由尖中載去進行
問題是綠能在台灣不是基中尖載任一
而是補助能源
就像你回應下方推文所說的一樣
希冀天氣熱時同時太陽大來補助發電量
或者是冬天風力來支援
但即便是冬季的風力
或者是夏天中午時間的太陽光
無時無刻都是在變化的
過去我們燃煤與核能要發多少電
都是我們可以自己設定的
剩下用電高低起伏的部分用快速升降的中尖載處理即可
但綠能本身自己就是高高低低
也是無法應付這個24hr的高低波型
甚至相當程度上面
是增加中尖載調度難度
譬如
此時用電量下降,中尖載機組應該降載
但是綠能發電量處於低峰,中尖載機組應該升載
反之亦然
要考慮的狀況也就更加複雜
所以一般大量使用綠能(除去相對穩定的水力發電)的國家
都會準備大量的中尖載發電因應
而無論是備援成本或者是額外增加的調度成本
通常也都不會計入綠能發電之中
要不
就是要大量增加裝置容量
增加幅度遠遠超過最高電力需求
這也是為啥德國備用容量率可以突破100%
僅火力與核能發電量就可以供應全國電力
而我國能源政策
假定一切順利
完美的達成20%綠能,30%燃煤,50%燃氣
用你的原文設定來看
全年最高用電是100
全年最低用電是50
現在的問題在於
我們將提供基礎24hr穩定電力的基載大量縮減
核能與燃煤少掉約莫20-30%左右
這部分的缺口是要由中尖載來替代
即便能源供應上不虞匱乏
但我們能夠用基載30賺錢的時間(全年最低用電50)
因為基載不足
還必須用中尖載20(起伏)發電
已經少賺不少
同時當綠能20醒來時
又要調降中尖載
不僅不賺,還要倒賠
事實上今年台電已經賠掉200多億了
油氣波動對台灣就很傷
相對而言煤鈾得穩定度高很多
長此以往
要不是台電倒掉
電業重整價格(漲價)
要不台電漲價
因此
為何以核養綠
或者是以煤養綠很重要?
如果我國的能源配比是基載55-60%,中尖載40-45%,綠能20%補充
綠能沒有超過中尖載
所以不怕調度問題
而基載充足
供應穩定便宜的能源
也大量賺取給綠能賠錢的資本
所以
拜託一下
非核家園可以
不要同時想搞低碳或者是降空汙
空汙來自電力業的並不多
雖然我也支持應該想辦法降低
但非核家園的課題我們先完成
再進行降低燃煤不行嗎?
至少德國是如此
德國開始進行非核家園後
就重啟汙染度更高的褐煤
重啟了數年之後
在近年綠能發電量提高到30%左右
開始陸續降低褐煤發電量
即便如此
德國還是走得很辛苦
台灣一來電費沒有德國高
公民素質沒有德國好(一漲價就靠北政府)
又不自產煤礦
又不敢大漲電價
又是孤島電網
時間又比別人短一半
真心不知道反核同時反煤的人
譬如朱立倫侯友宜盧秀燕林佳龍田秋堇
這干有藍有綠的傢伙在想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