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立委選區重劃恐南北失衡 學者建議:加強

作者: antiabian (強勢回歸─比企谷八幡)   2018-09-30 10:35:39
不知道要先針對本文回答,還是要針對前幾篇推文的意見來闢謠
不過想了想,還是先針對之前的文章或推文資訊可能有誤的地方來說明好了
至於比較學理上的問題,有空另外開一篇文來寫,因為手頭有點緊,想要賺些批幣來用
Q:按面積大小決定席次可不可行?
Ans:
事實上,席次多寡和行政區域大小無關,區域立委部分僅保障各縣市至少一席立委,
再來就是看人口數多少來劃分席次,所以才會出現花東離島都可以有一席立委,也被
批評說連江縣那樣一席、其他地方三十萬人一席的「票票不等值」情形
考量面積大小來決定席次,大概是考量到立委選區服務的難易度,不過這是很重要的
憲政利益,可以作為修憲參考因素嗎?我想不見得吧。
Q:以前一個縣市選全部的立委?
Ans:
早期像民國八十一年的確是,當時整個台北縣就是一個選區,之後在人口數眾多的行
政區則是會再劃分區域,像是北市南北區、北縣一二三、高市南北區等等。
Q:立委席次數目是否合理,席次是否過少?
Ans:
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東西,怎麼說合理不合理?
民國86年第四次修憲,為了因應省議會裁撤後省議員換軌的問題,國民黨黨對此交換
意見(73席議員1名卒於任上、張溫鷹要選市長,所以還有71位將來的待業人口),對於
席次變化沒有共識。
當時國民黨的版本是200席,民進黨則是250席,兩者版本僵持不下,最後達成共識取
平均數為225席,從民國87年開始實施這版本,持續沿用到93年末代大選區選舉為止。
之後減半的原因,則是在阿扁執政後面對府會新舊民意不一致的情形,當時有人認為
台灣的社會亂源在於國會立委人數過多,應該減半才對,於是某位精通斷食健走療法
的老先生就開始行腳之旅,最後達成第七次修憲,將國會立委席次減少為113席。
Q:阿扁執政後,國民黨是國會最大黨?
Ans:
有段期間的確是,這要分階段來看。
在阿扁當選就職後到立委改選前,由於國民黨在87年立委遠舉選得不錯,即使之後部
分立委出走到橘子黨,國民黨在當時還是國會最大黨。
90年選舉~97年立委選舉時,因為國民黨分裂成親民黨、台聯,若論單一政黨席次,民
進黨才是國會最大黨,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以單獨過半。
如果是用統獨等立場來區分藍綠,形成我們所稱的泛藍、泛綠,嚴格說來應該是在張俊
雄宣布核四停建案婊了連戰之後,促成國親新聯盟之後的事了,不然之前反扁勢力打得
有點像散兵游勇、各自為政。
在這之後,藍綠勢力才有比較緊密的運作,像是王金平就在國親無盟的支持下續任院長
,副院長則是先後由江丙坤(國)、鍾榮吉(親)出任。
至於97年立院改選後至馬英九上台前,這時候國民黨又成了國會最大黨,所以原命題沒
有一個武斷的答案,必須要分階段來看。
Q:立委席次要400個才合理?
Ans:
有學者利用立方根法算過,大概落點會在284席左右,原本的225用這標準來看還太少。
不過這也是一家之言而已,至於多少才合理,有太多要考量的因素了,不過400是真的
太多了,國代改選後也沒有到這數目。
Q:薪水跟全勤問題?
Ans:
我們的薪水算高了,只是在助理規模和經費上跟美國比還是不夠。
至於出勤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有的立委選區很遠或者是因為交通問題無法天天出席,像
前嘉義市立委江義雄那樣要照顧病妻又要幾乎天天搭高鐵來回的案例很少見,即使是日
本也不會這樣搞全勤,因為如果疏於經營選區,下次選舉就沙悠哪拉了,管你做得多認
真。
就個人看法,應該要考量選區位置、分區或不分區、法案重要度、問政品質來評斷,而
不是單純地用出席率來判斷會比較好。
Q:美國和德國議員席次?
Ans:
人家是聯邦制底下的雙國會,下議院(眾議院)代表人民利益,行政區議員席次數目代表
人口增減;上議院(參議院)則是席次固定,代表地方利益,平衡大小邦(州)。
而兩院制的設計多少有點制衡的味道,避免人口數多的大行政區利用人口優勢去傾軋人
口較少的行政區,就美國而言,不管大小州,你在參議院都一樣是兩席參議員。
目前看到的大概就這樣吧,至於比較詳細的學理爭議,就留待下回分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