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了研究所,想把這個作為課堂期中報告,但資料跟民眾義憤填膺的怒吼其實對不太上,
只能說台灣實在太民粹,而人民太習慣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政治人物只要不是當政者就隨之起舞,質疑是應當,但如果只有質疑卻沒有比較,
社會議題根本不會推進,更不用說制度上會進步了。
先貼個個新聞給大家,了解一下吵這麼兇是為什麽
https://goo.gl/ofP7Tp
然後先把主要爭點列出來
1.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設置是否需要,為什麽環團要反對?
2.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請辭是否為了此案?
3.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停建深澳的條件是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通過環評
(觀塘案環評)」,是否為政治利益的算計?
4.桃園市長與市府針對此事的回應,是想卸責還是認真討論的成分居多?
一、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設置是否需要,為什麽環團要反對?
這個「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設置的原因要先講到馬政府決議停建核四,
停建核四後經濟部就慌惹,開始找可以填補電力缺口的方式,
在綠能技術緩不濟急的情況下只能選擇火力,但又怕空汙太多,
所以選擇天然氣發電而屏棄煤炭,一切都是為了當時非核的主流民意,
而天然氣電廠可以擴建的就是桃園「大潭電廠」,擴建就需要多天然氣進口的接收站,
於是就有了這個計畫,但環團始終如一地只要有破壞環境的疑慮就會反對,
這是民主機制下,非營利組織必然為其核心訴求提出抗爭,
而此次的訴求就是保護桃園沿岸的「藻礁生態」。
結論:事件沒有對錯,只有價值選擇為何而已,但這邊首先可以釐清的是,
藍營綠營都有執行這計劃,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就「誰提出計畫」罵來罵去根本就不合理,
尤其是現在民進黨執政,國民黨政治人物狂罵根本荒謬。
二、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請辭是否為了此案?
藻礁在環評上是否該通過其實吵了非常非常久,但一直不是主流議題
(多數民眾不太關心),但原本是民間的環境律師詹順貴,
在2016民進黨上台時接任環保署副署長,卻在10/3號請辭,導致此議題突然討論度飆高,
很多新聞認為他正是因為此案環評在府方環評委員同意,
民間委員因抗議而缺席導致通過後,引咎辭職下台。
但實際上,這些「全部是推測」,我並不敢說絕對不是,
但是至少詹順貴本人從來並沒有明確指出是為此,
反而他的臉書上撰寫的「辭職聲明」中,只強調階段任務完成,
以及不滿意現在的環評制度。
結論:臆測他的去留原因,縱然批評居多,但部分是良性且有意義討論,
然而剩餘有極大部分是炒作,且某政黨一堆政治人物臆測後轉發新聞報導,
只能說台灣人沒辦法理性討論事情,很大的原因是許多政治人物不分顏色的,
只想挑起民怨以求上位。
三、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停建深澳的條件是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通過環評
(觀塘案環評)」,是否為政治利益的算計?
深澳電廠的爭議的確一直是新北選情的要角,尤其拍肚案vs黨國殺手,
兩邊都有有力的武器可以攻擊對方的情況下,
許多民眾推導出「因為鄭文燦選情穩,所以讓他承受觀塘環評案的衝擊,
相較於讓蘇貞昌承受深澳電廠的衝擊來得好」的結論並非沒有道理,
但整理完新聞後,會發現做這種政治操作不合理,
原因是,「桃園市府其實對藻礁環境保護很嚴格」,好先打預防針,我台中人,
所以台北桃園選情與我無關,這只是期中報告顆顆,要噓我黨工就....QQ
會這樣判斷的原因是,如果桃園對於藻礁的保護很嚴格,
先引用官方數據「原本第三接受站預計填海造陸,達223公頃,但在折衝下,
限縮到十分之一的23公頃」、「藻礁污染源管制計畫停工處分41次,裁罰2.35億元」,
那就算中油第三接受站開始建,也不一定能穩定供電,更別說補深澳停建的缺口,
那將面臨對選票最最最慘的「缺電」,就算過得了這次選舉,下次也必然砸自己腳,
當然這樣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單純想過這次選舉就好,但就算這樣,
也是非常沒有遠見的政治操作。
結論:並不認為是政治算計,而只是單純評估「空汙」、「藻礁保育」的利弊得失,
但只要想發電,就不可能不犧牲其中一個。
四、桃園市長與市府針對此事的回應,是想卸責還是認真討論的成分居多?
市府與市長的回應算是蠻一致的,但分兩個面向,
其一為鄭文燦說「馬政府時期沒人反對」這件事,
我認為是拉低自己格局且無助於事件討論,畢竟這充其量只能說有心人士操作議題攻擊,
但問題遇到了就要解決,不是說這是攻擊就沒意義。
其二為「中央大學調查以後,大潭有藻礁地形,但只有3%的活體藻礁,
希望配合國家能源政策,用十分之一的海岸地形,讓國家能源可以轉型。」
這部分基本上就是直接將此事的利弊提出,其後也補充將全程監督及監督的標準,
我認為這部分是認真討論的態度,接下來就是價值抉擇的問題了。
結論:桃園市長與市府的回應一部分是政治回應,但也有提出實質上的討論供民眾比較,
有利於議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