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為什麼台灣人對於「通才」這麼追求?

作者: fantasibear (布穀熊)   2018-10-13 00:35:17
※ 引述《Dean1116 (Dean)》之銘言:
: 台灣人從求學階段開始就一直拼命的追求「通才」所謂十項全能的人
: 換個角度說,台灣人通常都有很嚴重的「月暈效應」
: 在某項方面特別突出的人,常被認為在所有方面都優秀,是普遍價值觀裡的「好人」
: 例如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被認為是乖學生(守法,服從性高)
: 小魯很好奇,為什麼台灣人往往喜歡認為某方面優秀的人=好人(品格高潔的人)
: 最後往往發現與期待的不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就徹底崩潰開始抹黑對方
: 有沒有台灣人為什麼這麼執著於通才的八卦?
阿咧,你的類比思維還要再精進一點
這裡指的「通才」,是客觀—制度造成的問題
而所謂的「月暈效應」,是主觀—判斷形成的問題
兩者既不可共量,前者是全面性,後者是局面性;
又主客二分
所以你到底要問哪一個?
先說,月暈效應
這是我到台北唸書才強烈感受到的
我在屏東鄉下,大家較能分清成績和品行
像我跟我老爸都是功課好,但會做壞歹事
所以這裡的觀念反而認為,腦袋機靈的越難管教
但在台北,我不認為那麼單純只是因為他的成績優秀,才讓人覺得他什麼都行
其實是他家背景,讓周遭的人認為他什麼都很棒
因此,實質上是地區的社會氛圍影響了主觀判斷
再來,客觀(全面性)制度下,確實會影響行為的選擇
但我並不認為它真的能讓每個人都十項全能
即便有,也是以外在標準綜合比較出來。
這種評量方式,無法讓人察覺局部的優缺點
例如,有人幾何思維非常好,但數論就平平
這些細部的優劣,才是真正未來發展的關鍵
以及該如何在優劣間找到才能的平衡點
注意,這裡是談「自身才能的平衡點和策略」
而非「外在條件的平均值」
正是因為我們習於以客觀(表面)評量上的要求,充當成主體才能的辨識辦法
才造成主體才能的發揮整個被壓抑
最後,多數人打出來的模子大同小異
但最後真正發光發熱的
其實都不是拼命追求通才的人
附帶條件是:他的判斷能力不能俗套
首先他必須懸擱、打破的價值判斷,其一就是月暈效應
只是在台灣社會中,這樣的人材依然很難被辨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