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方儉—台灣根本不缺電

作者: lf719000 (5566得第一GO)   2018-10-14 14:47:49
卦點:
環保鬥士方儉表示台灣不缺電
根本無需任何新建電廠
而是要提升發電廠的產能利用率
有沒有理組專業同胞針對台電的陰謀論回應一下。
一位環保鬥士直接否定了所有政務團隊、台電、各理組工程師的缺電說
本文:
不缺電 - 何需核電、深澳、綠電?
不要讓假新聞治國,這會亡國的
一群人如果恐懼一個不存在的敵人,想盡一切方法去消滅他,搞到內耗耗盡資源與氣力,
還是沒有打到敵人,卻傷害到自己。台灣有一天會像復活島耗盡生態資源一樣覆亡。
台灣對於缺電的執著,已經到了全民迷信的程度。我問很多大言缺電的朋友,請他們告訴
我缺電的數據在哪裡?至少要告訴我什麼時候缺電?缺多少電?
大多數的人回答我:1) 因為核電廠要關了,沒有核電,電就會不夠。2) 政府和台電都說
缺電,一定缺電囉!
至於有什麼數據,即使我當面問過前行政院長林全,他只告訴我經濟部提出4頁簡報,說
是缺電。數據呢?
##核電有那麼重要嗎##
試問,有什麼電廠到了設計壽命,不需要除役、拆廠,可以一直運轉下去的?任何機械都
有其壽命,時間到了,就要更新、拆掉,更何況核廢料無解的核電廠?
為何有些核電的信徒要把到期核電廠除役,就如喪考妣,呼天搶地的不顧核災,也要這些
過期的電廠強行營運?
目前,包括台電,都沒有人把確切的52GW法定發電裝置容量中,每個發電電機組的「產能
利用率」說清楚,除了核電發電的產能利用率超過100%的時候。
產能利用率就是發電機組設計的容量(最大安全發電量)的千瓦數,乘以24小時,365天
,做分母,例如1千瓩的發電機,1000KWX24小時X365天,就可以發8,760,000度的電。
這機組一年發了5百萬度的電,其產能利用率就是5,000,000?8,760,000=57.08%。這數值
越高,代表其產能利用率越高。
如果我們不知道所有發電機組的產能利用率是否都超過它們應有的數值,我們憑什麼說缺
電?如果都低於設計的產能利用率,就不會缺電。
台灣總體的發電裝置一年可以發4550多億度電(52GW X 24小時 X 365天),而台灣一年
的發電量約2700億度(包括電廠自用的電和輸出的電),大約只有60%的產能利用率。
##過去30年台灣因為缺電而實質停過電##
沒有。但是我們的經驗,經常停電,停電都不是因為電廠不夠,發電能力是足夠的。
電力系統的構成,包括「發電」:各種水、火、核、太陽、風力、地熱的發電機;「輸電
」:從電廠的充輸送到各個變電所的電塔;和「配電」:從變電所經由電線竿,變壓器,
送到各用電戶電表;「用電」:電表內的電器打開,獲得需要的電力。
30年來停電都是發生在輸、配、用這3方面,並非發電不足。
但是我們的政府、台電、媒體年年高喊缺電,是不是很奇怪?他們憑什麼說缺電?
##在法律上也沒有缺電##
依照能源管理法規定,能源短缺時,政府有責任宣布限制能源使用的命令,用戶必須配合
節制能源使用。
在電力方面,按《能源管理法》訂定《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規定每年3月底前
,要評估是否缺電,如果缺電,經濟部要在3月底前宣布限電措施。
自這辦法以來,經濟部從來都有依法宣布過限電措施,也沒有執行過。
這代表什麼?這是代表台灣從來沒有因為缺電而限制電力使用過。
所以在法律上,台灣也沒有缺過電!
就算缺電,也不必驚慌,因為法有明文規定,不論是天災人禍,或是機組不足,而造成電
源供應不足時,經濟部會「事先」通知受影響的用電戶(主要和台電簽訂契約的大用電戶
,大企業),要他們準備在尖峰供電不足時,減少5%的用電,把尖峰用電壓低,如果還不
夠,再減少10%,最多到15%。
為什麼會限大電力用戶工廠的電5-15%,因為工廠的生產、作息可以安排調整,彈性較大
,一個大戶可以抵得過數萬個家庭用戶,而且可以預先控制、管理,限電的衝擊最小,甚
至還有助企業更能有效用電,增加競爭力。(中國近年的經濟發展過程,都是在缺電的環
境下成長的。大多數都是在工業化經濟高速成長,電廠跟不上用電的步伐,近年台灣經濟
遲滯,工廠、電廠閒置才是問題。)
##即使缺電也沒什麼可怕的##
如果還不夠,才會分區輪流停電,這是計畫性停電,不是任意跳電或停電,要被停的用戶
,事先一定會被告知。
所以即使因為發電機組短時間缺乏,也並不會造成經濟社會與民生什麼重大影響。
##缺電是經濟發展的果
##缺電不是經濟不發展的因
正常情況下,即使缺電,也沒什麼好怕的,事先的計劃性停電,損失極為輕微,而且還會
得到補償,不會造成太大經濟損失或民生不便。
因為我們根本沒有缺電問題,但台電一直不提供確切每個發電機組的產能利用率,所以我
們也不可能知道是哪些機組超產能了,無法供應更多的電。
##其實核電沒有那麼大但遺留的問題很大##
所有的核電的機組共5.14GW,比起台中火力還小,只比大潭天然氣5GW(不含加了觀塘後
可能增加的1GW)大一點,只佔全系統的10%,其他發電在這些年淘汰的機組有多少,也沒
有像核電那麼奇怪,打死不退的。
##核電反而造成發電成本電費上漲##
因為近40年來的美國三里島核子事故,和毀滅性的車諾比核災、福島核災,世界才發現原
來核工業說的安全,其實還很危險,而且核廢料的處理無解,成本是無限大,即使是核電
原生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都已經發現成本過高,而無競爭力。
核能成本過高,風險過大,核廢料無解,抗爭不斷,造成了天價的社會成本,電力公司只
是賣電賺錢,沒有人想做賠錢的生意,所以紛紛放棄核電。剩下一些別有用心,各懷鬼胎
的政客、財團,才會推動核電。
國際上的電都是自由買賣的,合約要保證供電,或配合調度增減發電,而粗黑大的核電無
法被調度升降發電,要就全部發電,要不就跳機突然沒電,所以要承擔非常額貴的「輔助
電力成本」,如果核電廠跳機,要由等量餘裕的發電機組隨時待命,像1GW的核電機組,
就需要更多的電廠可以瞬間提供1GW的電,而這些備用電廠平時只能閒置,造成極高的成
本。但這些成本都不在台電的賬上出現過,所以核電成本被嚴重低估。
更何況還有核廢料的問題,別說高階的,連低階的都無法解決,就像蓋房子沒設計也沒蓋
廁所,再便宜的房子,你要住嗎?
##綠能慢行##
可能很多人都希望綠能盡快上馬,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正如我前面說的,如果1) 台
電的電廠是足夠的,要蓋新的電廠,都可能是浪費,可能造成溫室氣不減反增。2) 我們
不知道產能利用率,更不知道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如何決定哪些機組應該被替換掉?
因為沒有缺電的燃眉之急,我們應該好好規劃新加入的綠能如何進入現有對綠能極不友善
的發、輸、配、用的系統,而不是一窩蜂的瘋綠能,這可能和一廂情願發展核電是相同的
的心態,也會發生相同的錯誤。
我強烈建議,必須了解我們用電的時間、地區的熱點,研究、調查、實測我們的綠能(風
、太陽、地熱、生質能、潮汐、洋流、廢熱回收的汽電共生…)。如果我們不能掌握這些
基礎數據,如何能夠有效規劃綠能的區位?
而且先要了解用戶需要,電力倫理的第一條原則:有人用電,發電才有用。如果用電戶沒
有綠能的需要,如何供應綠能,國際供應鏈對綠能要求很高,台灣擁有廣大的綠能資源,
但經過台電的錯誤引導、管理,國際企業無法承認台灣的綠能。光是老水力發電都不被承
認,實在是天大的笑話。
更重要的是綠能必須要有智慧電網搭配,而台電連20萬支智慧電表都招標的很落漆,我有
理由不相信台電根本沒有規劃、執行智慧電網的能力。原來在耗資4千億的第七輸配電計
劃中包括了智慧電網,但都失敗了。奇怪的正如3千億的核四廠,失敗了還沒見到任何人
為此失敗負責的,相關人員反而官越當越大,獲得到獎勵,這是台灣管理無法進步的沈痾
病灶!
原因很簡單,如果智慧電表成功,甚至只要簡易的時間電價電表通行,就能達成「削峰填
谷」的驚人效益,台電幾乎完全放任,甚至鼓勵創造新尖峰紀錄,當然會對智慧電表/電
子電表視之為寇讎,除之而後快,所以20年來智慧電表,甚至電子電表都不用,還用100
年前發明的又貴又不準,又沒有用的機械電表。今天大多數人用廉價準確的電子表,或是
功能強大的穿戴裝置手環,同樣的,全世界我只看到台灣還在用機械電表。
其實只要使用時間電子電表,價格只要一千多元(機械電表要6千元),有中央標準局認
證,大家都可以自行換裝,只要白天尖峰時間電價比離峰貴個1、2倍,不總電價不漲反跌
的情況下,就可以「移峰填谷」,打消過高的尖峰,何需蓋電廠?
希望大家冷靜理性的看待電力系統,了解基本的電學原理,沒那麼難也沒那麼可怕,國中
程度就能理解,大家為何要怕不存在的缺電?迷信非要缺電不可?
在錯誤、故意誤導的資訊下,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是很正常的。
賴清德身為行政院長,一上任就喊五缺,在半年內可以說深澳非建不可,是最乾淨的燃煤
電廠,才過完國慶假日,忽然就宣布電力供應穩定,經濟部同意不用蓋深澳。
##假缺電治國,這不是兒戲、開玩笑嗎?##
我只要花15分鐘,拿能源局公告的資料,和台電不完整的資料,也能證明不可能缺電,缺
電完全是假新聞,為什麼我們還要讓政府用假新聞治國呢?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264196432/posts/1021630520872389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