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支持還是反對 華人糾結面對哈佛「歧視亞裔」案

作者: falomu (法蘿暮)   2018-10-22 15:43:29
支持還是反對 華人糾結面對哈佛「歧視亞裔」案
6小時前
一樁關於哈佛大學在新生遴選中涉嫌歧視亞裔的訴訟開審,上週開始引起全美範圍內的
討論。
此次訴訟尤其牽動重視教育的華裔美國人族群的神經,從美國的中文媒體到華裔移民常
用的即時通訊工具微信,相關的討論不絶於耳。不少華裔家長控訴哈佛大學對亞裔學子
不公。但包括許多華裔年輕人在內的哈佛支持者則認為,亞裔在此案中被用作保守派推
翻平權法案的棋子。
此案被視為對「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的全民公決,判決將對美國社會的
種族多元政策造成深遠的影響。
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平權法案緣於當時美國風起雲湧的黑人運動和婦女運動。該法案
集中關注教育與就業問題,對少數種族、土著美國人、婦女等歷史上被排斥的群體給予
關照。平權行動也被稱為扶持行動,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扶持行動採取的一些政策,
如種族配額或大學入學的性別配額,被批評為「逆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
)。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目前亞裔被認為是教育平權思想最大的受害者。例如普林斯頓大
學的錄取中,亞裔的錄取者的SAT成績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的成績分別高出50、235
、280分。哈佛大學的錄取中,亞裔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分別高出140、270、450分

爭議焦點
原告指控哈佛大學歧視亞裔美國申請者,為他們設定了更高的錄取標凖,以增加其他族
裔學生的比例。除了學術和課外活動等客觀指標外,哈佛對申請人使用「個性評分」標
凖。原告認為,哈佛在這項主觀分數下為亞裔打了低分,透過這個方式操縱了新生的族
裔比例,侵犯了亞裔的公民權利。
此案的原告是一個名為公平招收學生(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簡稱SFFA)的
組織,背後是由保守派社會活動家布魯姆(Edward Blum)領導的一群被哈佛大學拒之
門外的亞裔美國學生。
哈佛否認歧視任何族裔的申請人或在遴選學生時使用種族配額。學校稱,族裔只是招生
過程中很小的考慮因素。在「個性評分」這項指標下,有領導力、職業目標、社區背景
、父母職業等因素,並非只看申請人的族裔背景。
世界名校哈佛大學是全美錄取競爭最激烈的學校之一,每年超過四萬名申請者中,只有
約2000名幸運兒被錄取。哈佛網站的錄取數據顯示,今年的新生中,22.9%是亞裔學生
,且比例在逐年上升。亞裔人口約佔美國人口的6%。
其他的常春藤學校發表聯合辯護狀對哈佛表示支持,並指考慮族裔的招生程序將有利於
學校營造一個多元化的學習環境。
案件背後
此案被普遍認為是對平權法案的全民公決,判決將對各級精英學校的錄取過程產生深遠
的影響。
誕生於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期間的平權法案在教育領域的體現是,學校在招生時將學
生的族裔背景納入考量,以保證少數族裔獲得教育機會。
川普任下的美國司法部在哈佛案中支持了原告,早前宣布就招生程序是否對亞裔不公向
哈佛和耶魯大學展開調查。
波士頓聯邦法院預計將在兩至三週內對案件作出裁決,被判敗訴的一方很可能上訴至美
國最高法院。在2016年,最高法院曾經以4:3裁決支持德克薩斯大學依平權法案來招生
的做法,SFFA的領頭人布魯姆也是這件案件的幕後推手。然而,本月初通過任命的布雷
特.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加入大法官行列後,最高法院的天平向保守派一側傾
斜,可能作出與兩年前不同的裁決。
各方聲音
在案件開庭審理前夕,哈佛招生政策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在波士頓各地舉行了遊行集會,
兩方各自高舉標語、呼喊口號。華裔家長是反對哈佛的一方活躍的主力軍,他們舉起了
以下字樣的標語:「我的族裔背景不該變成我入學的阻礙。」 「我是亞裔美國人,我
也有一個夢。」 「停止種族歧視!為什麼只有亞裔美國人(被歧視)!」
為什麼一向青睞名校的華裔家長會站到了反對哈佛的一方?
「為了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美國亞裔教育聯盟主席趙宇空向
BBC中文網闡述了他從2014年起持續申訴哈佛招生政策的緣由。「美國憲法的精神是無
分膚色的(color-blind),每個人都有共同的機會成就夢想。」
趙宇空認為,招生中的公平應是依客觀指標擇優錄取,種族不該納入考量。他的兒子在
2016年申請多家常春藤名校但未獲錄取,幾位學術表現不如他的其他族裔同學卻拿到了
錄取,趙宇空認為,種族歧視"可能是一個因素"。
在他看來,哈佛的支持者只看到了平權法案的高尚目標,但忽視了政策實施的有效性不
足,少數族裔社區的教育質量依然偏低,還扭曲了招生公平。
跟兩年前備受關注的華裔警官梁彼得案相似,華裔族群對哈佛案的看法分歧,代際差異
明顯。
在案件開審前的集會中,不少華裔年輕人站到了支持哈佛的一邊,他們穿著寫有「捍衛
多元性」字樣的湖藍色T恤。其中有人舉著「我不是你的棋子」的中文標語,認為保守
派借亞裔掀起招生歧視之爭,意在推翻平權法案。
他們自認是平權法案的受益者,呼籲少數族裔團結一心,捍衛法案締造的多元社會。有
媒體報導,一位亞裔年輕移民在集會上發言稱,自移民美國以來,他經歷過因語言和文
化差異而受到的歧視和排擠,是多元化的錄取政策給了他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反對哈佛的一方不理解,哈佛的錄取方法與中國大學入學考制度的分數至上論不一樣
,」40歲的波士頓台灣僑胞李莉兒(化名)對BBC中文網說,哈佛的招生哲學更注重生
源的多元化,希望招收具個人特點的學生。而很多出生在中產家庭,從小學鋼琴、打網
球、參加數學競賽的亞裔年輕人彼此「太相像了」。
李莉兒參與了開庭前在波士頓的集會,是支持哈佛一方中較為少見的華裔家長代表。由
於她的華裔朋友圈子中大多數人都反對哈佛,她希望以化名受訪。
她的女兒即將上中學,她說,如果女兒學術表現出色,當然希望女兒能上包括哈佛在內
的常春藤學校。「但是,比起上哈佛,她生活的社會照顧弱勢群體、包容多元文化,這
更為重要。」
兩家研究亞太裔美國選民投票意向的組織在今年的聯合調查顯示,64%的華裔美國人支
持平權法案,24%持反對意見。在2016年,調查機構蓋洛普的調查則顯示了截然相反的
結果,63%的美國人認為招生不應該考慮學生的種族背景。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593098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