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守中說,年輕人最支持柯文哲,尤其是25到29歲的族群。但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全台
: 年輕人失業率台北最高,新北最低。25到29歲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9.2%,比全國同年齡層
: 的失業率高2到3%。再看到15到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也是新北市的2倍多,「這是一個讓
: 人痛心的數字,後面所代表的意義是多少年輕人的失望、無助。」
15到24歲的失業率?
青年失業升高的原因
2017年08月27日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827000229-260209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大學唸的是電氣工程,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盧
卡斯,大學主修歷史。能學通一門學科,即或是文學、歷史而非電子電機,依舊有強大的
就業競爭力。
■我國家庭對尚未找到工作的孩子,多會提供經濟協助,依據主計總處的調查,有8成失
業青年的生活費是由家庭支持,家庭的支持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
為人父母者總希望日後小孩有好前途,當聽到青年失業率升逾12%,創幾年新高,難免憂
心忡忡。政治人物也特別關心青年失業,因為有青年的支持,才有穩固的執政基礎,青年
失業率一旦升高,便會讓執政亮起紅燈。
事實上,青年(15~24歲)失業率偏高是一個自然的現象,除日本、以色列、德國等少數
國家較低,美、韓、法、加、歐元區無一不在10%以上。這是因剛走出校園學子們面對未
來工作,總是且戰且走,流動率高,然而這只是個過程,隨著年齡稍長,目標較為明確,
失業率便自然緩下來了。
薪資停滯 好工作難找
也許有人會說,何以台灣以前青年失業率僅7%,今天會升高至12%,難道不是工作愈來
愈難找嗎?沒錯,20年來台灣產業出現變化,薪資停滯,好的工作愈來愈難找,但同時也
是個「算術問題」,因台灣20年來不只產業發生變化,高等教育也發生變化,隨著唸大學
、研究所的人快速增加,青年勞動力因而大減3成,是以青年失業人數增加不多,但青年
失業率卻呈三級跳。
可能還是有不少人無法理解這個算術問題,這得先明白失業率的定義,失業率是指失業人
數占勞動力人數的比率,當做為分母的勞動力大減3成,失業率能不三級跳嗎?我們以89
年與105年來比較,青年失業人數僅由9.4萬升至11.2萬,但由於勞動力驟降三成,失業率
便由7.3%升至12.1%。
事實上,自民國90年以來我們的青年失業人數大約10~13萬,近5年差不多都在11萬左右
,比10年前還低一些,當把算術問題釐清以後,再來檢視青年失業問題會比較客觀一些,
不必被那些創幾年新高的情緒牽動我們的思維,在這樣的理解下再就社會、文化、經濟等
因素抽絲剝繭,可以更了解今日青年失業的癥結。
那麼,今天青年人失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找不到工作,還是有工作不願去做,或是自
己所學的知識派不上用場?主計總處的人力運用調查可以給我們一些解答,近5年遇有工
作機會的青年裡,因為工資太低而未就業者所占比率由46.6%升至64.9%,由此可知,如
今台灣低工資的趨勢已嚴重影響青年的工作意願。
非典型僱用 日趨增加
至於找工作找了許久仍未遇到工作機會的青年,原因在哪裡,困難又在哪裡?依據同一份
調查這4年來的統計,沒遇到合適職缺是最大原因,而且占比由55.1%升至64.7%,這說
明隨著「非典型僱用」日趨增加,如今職場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已每況愈下。
另外,這些沒有遇到工作機會的青年,遭遇最大困難到底是什麼?當然不是教育程度,因
如今人人都是高學歷,待遇不符期待、專長技能不合、找不到想要做的工作是3大困難,
又以專長技能不合的比例最高,約占4成,這說明我們的高等教育是存在一些問題。
許多人一聽「專長技能不合」馬上理解成學用落差,然而這樣理解未必準確,若學子們能
選擇有興趣的學門專研,為師者有熱情指導,思維為之貫通,於職場自當雖千萬人吾往矣
,2002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的田中耕一,就是最好的例子。
====
主要就是因為這年齡層接觸到的工作常有工資太低之類的問題,而這階層的年輕人也大都
有還在找工作的不穩定現象。
然後最重要的是在台灣,家庭會對失業青年金援,有8成失業青年都有家中資助。
說直接點,台北人的富有程度讓他們可以支援家中小孩慢慢找工作呀!
拿15到24歲來比只是證明台北人不急著要小孩找工作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