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蘋果
2.完整新聞標題:
【一戰終戰百年】改變現代史 奪走1600萬人命的戰爭
3.完整新聞內文:
人類出現在地球表面不過20萬年,卻在20世紀的前半葉,短短31年期間內,發生了兩次世
界大戰。今年正好是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年,而11月11日,這個當年各國簽署停火協議
,歐美年年默哀追思的日子,在終戰百年的此時,更顯別具意義。
攤開一次大戰世界地圖,東起俄國、中國,西至美國、加拿大,甚至南太平洋的澳洲,都
被無情的戰火捲入其中。與希特勒一幫人槓上全世界,好人壞人清楚明白的二次大戰不同
的是,一次大戰的參戰國各自都打著外交算盤,進行錯綜複雜的聯盟,玩著國與國之間的
權力遊戲。戰火點燃前,固然無人能料浩劫將至,甚至戰爭止息後的一百年後,各方史家
對於誰該為一戰負起責任?是什麼因素導致戰火一發不可收拾?至今仍各執一詞,難有定
論。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王位繼承人費迪南大公與其懷有身孕的妻子蘇菲,在波士尼
亞首都遭一名塞爾維亞裔激進份子刺殺身亡,引發兩國之間外交危機。一個月後的7月28
號,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開炮轟擊,推倒
了歐陸混戰的第一張骨牌。
由於巴爾幹半島上種族林立,加上俄國在該區推行泛斯拉夫主義,促使俄軍在塞爾維亞遭
轟後率先跳出來,下達戰爭動員令,也立刻觸發各式各樣的外交「協定」與多國「聯盟」
連鎖效應。德國在8月1日跟進宣戰、法國一天之後全軍總動員;英國4日宣布對德國開戰
,亞洲的日本因為覬覦德國在中國殖民地,也在8月23日表態加入「協約國」(Allied
Powers),對抗德奧的「同盟國」(Central Powers),一場以歐亞大陸為中心,擴及周
邊國家的戰爭,就此在短短一個月內全面爆發。而1917年,當德軍宣布將擊毀任何靠近英
國水域的所有船隻,激怒一直迴避參戰的美國,華府在4月6日終於對德宣戰時,又把一戰
推升到了史無前例的世界格局。
這場仗,德軍參謀總部從一開始就制定「兩個前線」大戰略,把主力放在西戰場,目標迅
速攻占法國,同時在東邊對俄國採取守勢。但英法軍對在戰場上挖掘壕溝,死守陣地,成
功發動了「消耗戰」,讓德軍陷入泥淖。久戰不下的結果,拖垮了經濟,掀起同盟國陣營
內部動盪,各國革命起義聲不斷,甚至連德國海軍都拒絕出戰,迫使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
在1918年11月9日宣布退位。兩天後的11月11日,德國政府簽下停戰協定,肆虐五大洲、
延燒了4年3個月又14天的戰火,才就此平息。
一次大戰造成800萬名士兵戰死沙場,更多的百姓死於戰火波及和戰爭期間的種族屠殺。
俄國皇帝被推翻、德意志帝國瓦解、鄂圖曼帝國四分五裂,都是一戰帶來的歷史轉折。但
這場戰爭最大也最明顯立即的後果,卻是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由於戰後簽定的
凡爾賽條約向德國索取巨額賠款和大片割地,納粹黨在德人恨意的推升下竄起,點燃了另
一場世界大戰。這些史實,或許是一戰所遺留給後人,最值得在停戰紀念日以古鑑今的教
訓。(楊爾斯/綜合外電報導)
https://i.imgur.com/SbGwN1e.jpg
一戰結束後,各國簽署《凡爾賽條約》,反為二次大戰埋下火種。資料照片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110/1462035/
5.備註:
人們稱為“終結戰爭的戰爭”
最後沒終結戰爭反而埋下ww2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