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網整理的政績地圖 https://www.teamkp.tw/map
依照政治理念分為18主題,每個主題再分為多個子項目,
這一次可能是柯文哲的最後一役,選後這些資料可能也會清除,
搬來整理,順便為這四年台北市的改變留下紀錄
1.改變政治文化 2.翻轉軸線 3.市場改建 4.臺北都市計畫
5.綠色運輸 6.參與式民主 7.擁抱差異 8.國際交流
9.打開城市空間想像 10.勞權與安全平等城市 11.新創臺北,青創世代
12.韌性城市 13.居住正義 14.孕育美好 15.臺北與你好好到老
16.智慧城市 17.減債 18.聰明行政
4.臺北都市計畫
臺北是臺灣現代化發展歷程中最先獲得開發與全面發展的城市空間。隨著時間的
推演,我們面臨的都市環境改造也最為全面與深刻。 以都市更新而言,防災、
減災、永續經營與綠城智慧是這項計劃的基本配備。為了促進有效溝通與公平開
放,我們在都市更新計畫中,致力斯文里三期的公辦都更,希望從經驗中完善我
們的SOP。同時,我們也引進都更168專案有效簡化流程,深化溝通與提升作業透
明度。同時,以交通運輸帶動都市更新與土地利用,又稱「Transit Oriental
Development」(TOD)。包含「智慧成長」、「複合都市」、「永續都市」等,
都可以看到TOD的影子。都市更新發展確實起步艱難,但只要踏實去做,從經驗
中學習修正,我們的計劃會是務實可行的,且終究會形成聰明的方法。
都市更新
臺北是一座有歷史的城市,隨著都市人口的增長與日漸頹傾的老舊公寓與大
樓,「都市更新」成為重新調整都市體質,引入新城市治理概念,預防都市
災害與走入永續經營的必要途徑。
都更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必須考量私有財產的權益、公共資源的
分配、新的都市生活想像、中繼住宅的相關配套、都市設計的介入與讓民眾
理解的溝通方式。「政治必須落實在人民生活中的每一天」,這是一種信仰
,持續解決人民的問題,也是我們持續前進的動力。這幾年間,我們致力精
進都更流程,也期望通過開放透明公平作業的理念,讓市府同仁重新找回熱
情。
都市更新的推動,除了整建維護與重建之外,未來我們還會持續推行跨區域
的復興計劃,我相信按照這樣的SOP繼續努力下去,推動舊城區再生,臺北一
定會成為一個更宜居、更安全的城市。
公辦都更
「公辦」都更就是當民間做不來的時候,政府應該扛起來做。
像是斯文里三期整宅,長期因為產權複雜、溝通協調不易、弱勢比例高,安
置困難與航高限制,容積率有限,要期待民間來做根本不可能。過去四任市
長帶領的政府講斯文里都更講了三十幾年,結果都無法推動,但在我們的努
力之下,斯文里三期公辦都更在今年5月順利開工了。這是台灣都市更新歷史
的里程碑,也是公辦都更的一大步。
我還記得四年前,剛投入選舉時來這裡看過,當時居民告訴我:「每一個要
選市長的都來這裡,每一個都說當選會改建,每一個都騙我們。」那時候,
也有一些朋友勸我不要碰這個最困難的案子,但我卻認為它是一個指標。如
果最困難的斯文里三期可以成功,二期、一期、蘭州國宅、水源整宅、南機
場整宅等老舊社區都可以複製這個成功的SOP,一步一步去做。經過在地工作
站的設立與長駐,以及超過一百場說明會、公聽會、聽證會、審議會的不斷
溝通,我們終於實現了四年前的承諾。
每一個成功,背後都是很多人的努力。感謝每一位居民對都更案的支持,也
希望大家看見市府同仁的付出。斯文里三期都更案,就是我們從零開始一點
一滴努力的最好證明。
都更168
「都市更新168專案」是為了簡化流程,提升都市更新辦理效率而成的計畫。
過去,都更實施者與民眾未達成100%共識便提出報核,使得後續審議工作時
程過長。一個案子要完成審議,短則六個月,長則三年。現在,為了有效釐
清爭議,爭取開放討論的空間與縮短作業流程,我們鼓勵民眾與都更實施者
在報核前取得100%意見共識且無爭議案件,同時,事業計畫在報核後要在六
個月內完成審議,或者,事業計畫與權利變更計畫加總審核不能超過八個月
。
有效率的政策不僅提升推動都更的效能,同時讓民眾對臺北市的公務系統更
有信心。
TOD
臺北捷運開通二十幾年來,已經改變臺北人的生活習慣,甚至形成捷運文化
。
所謂「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是一種以大眾運輸為導向的
都市發展模式,談的就是以交通運輸發展為核心來構思都市發展的樣態與土
地利用的規劃,近年常聽到的「智慧成長」、「複合都市」、「永續都市」
等,都可以看到TOD的影子。
臺北市的TOD,是透過捷運的規劃,來帶動城市再生的新動能,這是我們在城
市空間改造中全新的嘗試。理想上,捷運周遭應該要重新檢核現有的都市計
畫與公共空間,讓各個社區都有充足的生活機能與福利設施,創造更優質的
步行環境與綠色運具的配套,甚至構思減少公有停車位的提供,鼓勵民眾盡
量搭捷運。
我們是以這樣的想法為遠景,勉勵市府同仁一起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