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559位學界人士連署 反對「以核養綠」公投

作者: hamasakiayu (ayumi)   2018-11-16 10:44:46
※ 引述《stratege (摸那乳到)》之銘言:
: 559位學界人士連署 反對「以核養綠」公投
: 2018/11/14 苦勞報導
: 張智琦 苦勞網記者
: 月底九合一大選合併十公投案投票,擁核團體提出第16號「以核養綠」公投,主張廢除
: 「2025非核家園」條款,訴求重啟核四及核一、二、三廠延役,遭反核團體批評「復辟
: 核電、走回頭路」。近日學術界也發起連署呼籲對16號公投案投下「不同意」票,目前
: 已獲得559位學界人士連署,名單包括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等重量級學者。
李遠哲挺或反一點意義都沒有
他自己都變來變去
支持核能 李遠哲:兩害權其輕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90275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昨天指出,二氧化碳減量與非核家園理想在目前看來,是必須在其中
作一選擇的,他認為選擇對抗全球暖化、致力二氧化碳減量,現階段支持核能,是「兩害
權其輕」的結果,並非對核能過度樂觀。
這是2008的新聞
請問現在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解決了?
下面一堆反核推的燃氣發電
以碳排量來比較
以直接排放來看(排放二氧化碳(公克)/每度電)
燃氣發電是 362-575
核能發電是 0- 0
以間接排放來看
燃氣發電是 77-113
核能發電是 9- 21
大量使用燃氣對碳排量有甚麼幫助嗎?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07
: 為反對「以核養綠」公投,國內50位學者發起連署,呼籲民眾對16號公投案投下「不同
: 意」票,今日學界人士召開記者會公布連署狀況,數日內已獲得559位學界人士參與連
: 署,名單橫跨理工醫和社文法領域,包括台大數學系教授林長壽、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
: 、國內肝臟權威廖運範、台灣病理學泰斗郭承統、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講座教授王榮德
: 等人。
橫跨社文法領域
看名單社文法還不少
結果這邊寫的都是理組
滿聰明的
: 連署發起人、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邱花妹表示,台灣擁核人士長期將反核人士貼上
: 「不科學」、「不懂核能」及特定黨派的標籤,阻止台灣人追求非核家園的願望,但核
: 能的使用及核廢處理,涉及環境、健康和世代正義問題,牽涉多種學科領域。她指出,
: 全球能源生產正在走向轉型和創新,擁核陣營卻想把台灣拉回上世紀核電與煤電的發展
: 舊思維,不僅迴避核能的危害,更無助台灣的能源轉型和空污治理,呼籲全民對「以核
: 養綠」公投投下不同意票。
一來,以核養綠公投並非反對綠能發展
只是對於將5%綠能(含水力)
在短短不到九年的時間內
僅以太陽能與風力要拉高到20%,整整四倍
這種明顯躁進的東西
而所謂上世紀煤電的說法
更是不完全是事實
多數先進國家的能源政策
在二十年內
仍然有核能與燃煤的一席之地
真正在進行非核的先進國家
僅佔很低的比例
至於空汙
根據政府官方的統計資料
發電業所占的空汙量僅到三分之一左右
而發電業中的核能
根本就沒有空汙問題可言(連直接碳排都算不上)
且更重要的是
多數先進國家都未雨綢繆在新一代的核能上投資
如果要說思維老舊
看到核能就反
完全不去思考核能是不是還有新科技,新可能的反核
才是最老舊的吧
: 「核安的問題不能討價還價。」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表示,每個國家有不同的環
: 境條件,台灣因遍布活動斷層,根本不適合蓋核電廠。他強調,依據美國的規範,核電
: 廠不適合蓋在距活動斷層8公里以內的地方,但台灣的核一、二、三廠和核四廠卻都緊
: 鄰活動斷層,並不安全;假如核電廠延役,風險將更高。陳文山也呼籲經濟部,應要求
: 中央地質調查所和台電將核電廠的核安資訊都公開給民眾知情。
《核能電廠的區域地質概況》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中華民國 102 年 3 月 18 日
https://reurl.cc/1YLWQ
「核能電廠耐震安全再評估精進作業」之
擴大地質調查工作成果
原能會安全評估報告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核能管制處
中華民國 105 年 12 月
https://www.aec.gov.tw/webpage/UploadFiles/report_file/20163390514021696.pdf
講斷層的同時
有無同時考慮到結構的耐震係數?
陳教授沒有說明
且中央地質調查所也引用陳教授的文獻資料
也就是陳教授有第一手資料
與其要台電與原能會公布地質調查報告
陳教授開記者會拿文獻打爆台電與原能會不會?
如果真的遠超過核電結構耐震係數
此時此刻就該把所有核電廠停機
沒有理由使用高風險的核電廠到2025
若沒問題
還是要持續使用到2025年
我就問
用到2026會怎樣?
用到2030會怎樣?
事情就這麼簡單
: 環工學者:台灣核災將造成「棲息地喪失」
: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也表示,台灣一旦發生福島核災的災害,恐將造成「
: 棲息地的喪失」。他模擬核四發生核島福災的結果,將造成台灣北部八百萬人口的居住
: 地淪為「永久撤離區」,20年內不能住人。他直言,「我們不能忍受一次性的福島核災
: 的意外!」
利用MACCS程式運算
台灣撤離區就8KM
其他看當時狀況做增減
另外
福島核災無法在台灣被複製
安全設計上台灣核電廠遠比福島電廠安全
: 針對擁核人士質疑「非核家園」將導致缺電及空污,莊秉潔則表示,過去台灣將燃煤和
: 核能當成基載電力,但只要增加天然氣和再生能源的量,將天然氣提升到50%的發電量
: ,燃煤轉備用,就不會有能源缺乏問題,也幾乎不會有空污。
燃煤電廠設計無法快速升降載
是要怎麼轉備用?
且燃氣電廠北部過於集中大潭
去年八月十五日大潭電廠才因為送氣中斷而造成大停電大限電
就能源穩定的安全度而言
過於集中一地,風險是升高的
其次
燃氣全台儲氣量僅7-14天
只要連續兩個颱風或風浪過大
高壓海運船無法入港
台灣就斷氣
能源如何沒有匱乏問題?
要蓋第三儲氣站,萬年藻礁先被破壞
生物棲息地還沒發生核災就先喪失
且就算蓋了第三儲氣站
莊又要燃氣比重大幅升高
配合台灣每年1-2%(10-20億度)的複利用電漲幅
燃氣又還要支援綠能不穩定快速升降
請問燃氣儲量是否真的足夠?
再來
空汙本來就先不能怪在燃煤之上
因為所占比例太低
甚至還輸給大型車輛移動式排放
其次
燃氣沒有空汙
但是對比核能而言有超高碳排
全世界有京都、哥本哈根、巴黎氣候高峰會
都在想辦法解決碳排問題
就連德國也要將降碳排(雖然實際上反而升高)
沒有多數國家都在搞廢核
台灣以兩千多萬人口
就跟法國六千多萬人口差不多的總碳排量
台灣身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
絕不該自外於世界
減碳才是真正的世界潮流
廢核不是
連IEA都多次講到核能對於減碳的重要性
: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鄭雅文指出,除了核安疑慮,核電產業中
: 的職業傷病問題也必須被重視,如日本和台灣的核電廠長期以來透過外包制度,聘僱大
: 量臨時工和派遣工清理反應爐、拿取燃料棒和處理核廢料,2014年就有一名蘭嶼貯存場
: 的外包工罹患血癌過世,但卻未通過職業病認定,鄭雅文質疑,核電廠外包工不是沒有
: 職業病問題,而是缺乏調查和研究,呼籲各界重視。
這很好
但既然沒有通過職業病認定
就要硬說有職業病問題
這會不會未審先判?
既然缺乏調查與研究
身為台大的教授
先申請個計畫研究一下
有實際例證再來說核廢料廠會造成裡面作業人員血癌
會不會比較公道一點?
: 邱花妹強調,核電不僅讓外包工人、鄰近居民承受風險,低階核廢料至今也堆放在蘭嶼
: ,猶如「犧牲的體系」,將惡果不負責任地丟給邊緣弱勢族群和後代子孫,呼籲全民為
: 了環境和世代正義,應對16號公投投下「不同意」票。
這邊屁話就不用提
16號公投跟蘭嶼核廢料一點關聯都沒有
蘭嶼已經數年沒有核廢料運入
而低階核廢料包含一到二成的醫療農工所產
跟以核養綠公投有甚麼毛關係?
錯亂成這樣難看
重點是
現在同批人有搞-蘭嶼核廢遷出公投
先簽名連署再說甚麼世代正義
反正很愛連署嘛
為啥不先簽個真正對蘭嶼核廢料有意義的公投連署?
: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1922
: 李遠哲都出來反核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