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這個問題現在應該緩解很多
除了社會氛圍轉變
另一個原因是師資養成的轉變
以前訓練小學老師的師專
是相當封閉的軍事化管理
而且又是被綁死一定要畢業後服務至少五年的公費
有能力的
早早就插大或重考大學
老一輩律師法官法學者這種人很多
像阿扁老師翁岳生 前大法官蔡清遊 司改會林孟皇
台大法律系陳聰富老師
幫呂秀蓮辯護的高瑞錚 幫蘇建和辯護的蘇友辰
甚至日治時代第一位台灣人律師葉清耀都是師範出身
其他像滿文專家莊吉發 東吳大學圖書館長丁原基也都是這條路出來
(感謝推文補充提醒 內政部長徐國勇也是)
而走不了的,自己也未必適合做這行
只是看在退休福利跟別無他途才待下來
加上工作壓力與封閉環境
人格扭曲難免
但是我們要知道
隨1984師專升格成大學
加上
1991年教育部明白表示公費師範只是階段性任務,已經圓滿達成
(不用懷疑,1928年學制真的這樣定,以公費吸引人來普及義務教育為目的)
因而1993起廣開師資養成,打破其封閉性,才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