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ood900183 (Robert)》之銘言:
: 懶人包看「蔡英文經濟」GDP增1.5兆海放馬英九 舉債減少95億
蔡英文算是三朝以來,真正有在做實事的人,但狀況是也沒有這麼美好,還是要盡量多
討論來以正視聽。
首先是外資投資數字,台灣法規嚴格讓引資困難,已是多年共識,蔡英文推動的諸多政
府公設(例如綠能產業)還沒真正到位,政府治理偏左偏凱因斯,投資數字怎麼可能一
夕變好。
實際檢視內涵,其實是因為2016起是半導體產業的併購潮,一個案子談下來就是幾十億
上百億的在跳,花了幾十億併了台灣公司,這樣也算投資的一筆,個案的影響讓投資額
衝高,並非是外資看好本地的生產要素,而是商業性的策略行為,大型併購案的投資也
不容易往下涓滴。
所以看數據要看內涵是基本,數字很好操弄的。
台灣投資不振行之有年,每年的外資投資金額都很可笑,不如台積電研發投資的一根毛
,台積電一間企業的本土投資額就打光一個國家,這問題苦惱台灣很久。
講了很久,原因都沒有改變:
(1) 政府過度管制,法規過嚴 (有潛力都的打壓,現有利益至上)
(2) 創投與金融的人才落後(看不懂,不識貨,不會輔導)
(3) 本地企業家精神不振,人才素質有疑慮(沒什麼新事業好投)
蔡英文政府風格說好聽是穩健,說不好聽是老派
他搞的是偏左的凱因斯型經濟,綠能產業鍊還要幾年一陣子才會慢慢出現效果
但是由於受到政治打擊,後續能否繼續也有點堪慮
台灣經濟的真正癥結,其實板上某教主朗朗上口的兩句名言,真的就是關鍵癥結
1.GG輪班救台灣 2.文組22K
「GG輪班救台灣」顯現的是台灣產業的偏向失衡
服務業(不製造實際成品的第三產業,非單指端盤子)佔GDP的比重不斷倒退
從70%退回了64%,服務業因為受到法規與政治的干擾,競爭力不振
但服務業佔6成以上的就業機會,而且是年輕人最愛的
6成的就業大軍一灘死水,就算GG再怎麼飛天,那也是可以在科技業服務的少數人爽
(真的滿爽的啦講真的)
大部分人根本不會有感,賺到錢的人都去日本消費,根本不需要在本地消費
錢都是往外灑
台灣要解決問題,就是要解決文組22K問題,這其實不是歧視與嘲笑
你就是要有 Guts,目標要把服務業的 GDP 占比從 64% 爆回 71%
這需要做出很多重量級工程,在法規上全面解嚴,不只是小手術
那蔡英文的產業政策,其實都是振興工業方面的(綠能、前瞻建設都是工業、製造業)
這其實是整個經濟學派的思維,有點沒辦法應付民粹浪潮了
不過這件事,說起來民眾要負一半以上的責任
上面說「法規上全面解嚴」,講起來很抽象,其實落實就是
教育產業開放投資,不要限制一堆啊,要辦什麼東卡西卡
醫美醫療產業化不要哭哭夭夭啊
觀光產業全面解禁啊,民宿和Airbnb明顯更有競爭力
交通和金融,以下無限
每次一改革,民眾又被既得利益帶著走,什麼都不要,都不知道在自己反自己
技術官僚被罵一罵就會縮
啊 麻煩死了
難怪去賺外銷的錢,賣外國市場,才是真正的公平正義,簡單明暸,錢又好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