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網路謠言 專家教你這麼做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215/1484439/
台北大學游姓學生在PTT發文,稱搭乘中國駐日大使館巴士才從日本關西機場脫困,痛批我國駐日辦事處辦事不力,但法院調查後認定是謠言。傳播學者呼籲,網路世代訊息傳遞快速,卻也充斥許多假訊息,大眾應時時保持警覺心,切勿全盤接受,也呼籲民眾在網路發文或轉發訊息時,一定要查證,謹言慎行。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洪貞玲指出,過去菲律賓海巡射殺我國船員洪石成事件,當時社會一陣仇菲氣憤下,就曾出現「自助餐店老闆拒賣便當給菲律賓人」的假訊息,後來也證實訊息都不是散佈者的親身經歷,洪貞玲提醒,「講述事實才受到言論自由保護,造謠則是違法行為,刻意捏造言論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洪指出,網路使用者對於每則資訊要有警覺心,想辦法尋求可信度高的管道進行查證,像是訊息是否被主流媒體普遍報導,或是通過事實查核中心等第三方公信平台的查驗,「有時候只要簡單的搜尋一下,就可以過濾假訊息」。
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胡幼偉指出,聳動的假消息容易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大眾在面對網路訊息不該立即接受,每個人都應該要共同參與查證,時時保持警覺心,「大家這次應該要學到教訓,以後面對訊息,一定要多問一句:『這是真的嗎?』」。
胡也提出具體建議,網路上各大平台的管理者、版主,應盡提醒責任,在版上公告相關警語,呼籲發文者必須為自己言論負責,閱聽者對於每篇發文不該輕信,以避免被錯誤訊息誤導。(顏凡裴/台北報導)